摘要:1.高收益、高回報往往伴隨着極高的投資風險,投資時要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內容,仔細覈實雙方的權利義務,多與家人、子女商量,切忌跟風,更不要聽信推銷人員的口頭承諾。或者從老年人親近的人入手,以支付佣金爲誘餌,讓他們把中老年顧客介紹到非法集資人處,或直接在中老年人羣體中僱傭職業說客,誘騙老年人投資等。

(原標題:警惕!非法私募盯上老年羣體)

   深圳商報

  本想通過投資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愜意,沒想到卻連本金都收不回。在屢見不鮮的非法私募案件中,有一個現象必須警惕,那就是老年羣體正在成爲非法私募的重要目標。

  利用其手中獲取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不斷地開設有限合夥企業,以私募名義行非法集資之實,是近些年常見的非法集資形式之一。而在此類案件中,有一定積蓄、希望實現自己財產增值,但又因爲知識結構老化沒有足夠風險意識的退休老年人則成爲他們行騙的重要目標。

  其行騙手法主要包括:從老年人共同的愛好入手,如組織老人飲早茶、旅遊、派送小禮物等,待彼此熟絡後,便邀請老人到公司的項目基地考察,營造“有前景、高盈利”的繁榮假象騙取老人信任。或者從老年人親近的人入手,以支付佣金爲誘餌,讓他們把中老年顧客介紹到非法集資人處,或直接在中老年人羣體中僱傭職業說客,誘騙老年人投資等。

  據警方介紹,因信息知識儲備陳舊,中老年羣體對涉足金融領域信心不足,卻又存在對銀行存款貶值的擔憂。這時一旦有集資人站出來主動表示甘當投資中介,這些中老年人便很容易被其熱情的態度和天花亂墜的說辭打動。

  請看以下案例:

  2019年9月24日,深圳警方對深圳市A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立案偵查。據媒體報道,從去年5月起,A基金旗下20多隻私募產品逾期未兌付,逾期規模共約16億元。目前,警方正在對該案進行進一步調查取證。這一案件中,衆多投資者虧損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在A私募基金投資人的維權羣裏可以看到,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居多,有幾十個深圳的老軍轉幹部,有躺在重症室裏的癌友會會員,還有養老院裏的老人(其子女在投資者維權羣裏)。

  年近70歲的曹姐就是其中的一員,她是在銀行大廳的等候區裏結識的A基金的理財經理,之後這位理財經理就以親切的問候,時不時送上的小禮物贏得曹姐的好感,之後又邀請曹姐去參觀A公司高大上的辦公環境,一步步的攻勢下,最終曹姐在未與家人商量的情況下,決定花1000多萬元買下A基金的私募產品。其他老人的經歷也大多與曹姐類似,而隨着A基金的爆雷,他們的生活也跌入谷底,有人賠光了奮鬥一生的血汗錢,有人因爲無錢支付母親的醫療費只能眼睜睜看着母親離去。

  所以,在這裏也要提醒老年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不要輕信所謂理財經理們的花言巧語,更不要被高收益、高回報所吸引,應該堅持理性投資。尤其應謹記以下幾點:

  1.高收益、高回報往往伴隨着極高的投資風險,投資時要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內容,仔細覈實雙方的權利義務,多與家人、子女商量,切忌跟風,更不要聽信推銷人員的口頭承諾。

  2.應通過多種官方途徑瞭解、儲備基本的投資知識,包括如何辨別真僞私募、合法合規私募的必備條件、如何從正規渠道投資私募等。千萬不要被銷售人員以及基金公司營造的表象所迷惑,也不要輕易相信身邊親友的推薦。所有的投資都應事先查詢相關官方資料。

  3.老人的家人和子女也應及時關注老人的投資動態,判別老人是否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對於老人非正常的投資行爲應及時瞭解、阻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