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少儿编程变刚需?究竟是商业噱头还是历史必然

未来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张冰清)少儿编程何时会像英语一样真正成为刚需?在编程猫CEO李天驰看来,更多的是要解决行业自身的问题,而非外部渗透。“课程标准化和人才培养标准化才是真正解决当下行业痛点的方法。”

今日,在以“碰撞·演变”为主题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分论坛上,多位编程赛道的创始人、专家共同探讨少儿编程是否进入黄金时代,并进行了主题演讲。

在以“碰撞·演变”为主题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分论坛上,编程猫CEO李天驰正在探讨少儿编程何时会像英语一样成为儿童学习刚需。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十一月的北京天气已十分高冷,然而,少儿编程赛道却一片火热。

编程赛道火热不惧寒冬,一方面因为政策红利。

去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2018年1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方案颁布也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划入新课标。

在政策指引下,重庆、山西、南京等多地纷纷布局信息化教育,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推进意见》、《关于做好2018年南京市普通高中科技、学科特长生招生工作的通知》。

利好政策带来的是少儿编程赛道的一再升温。另一方面,资本火热更是为少儿编程赛道加了一把火。

据统计,截止至2018年8月底,科创教育领域的风险投资事件为44个,投融资金额约为17.59亿元,平均单笔投资额约为3997.73万元/笔。

据《2018教育行业蓝皮书》显示,细分赛道上,编程赛道最为火热。少儿编程赛道的案例数和金额数均为最多,案例数占比44.4%,融资总额达7.82亿元。

但是,系列政策的出台、资本的强势入驻以及培训机构的宣传是否意味着少儿编程将变刚需?

很多人认为“刚需”指的是家长的需求,但编程猫CEO李天驰认为,实际上,应该是孩子学习的需求决定了行业是否成为刚需。

而对此VIPCODE创始人唐亮则有不同看法,他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有的需求度上来看,少儿编程还未达到英语、奥数等其他赛道的需求度,未必是一种刚需。但并不排除,对于一些想要将孩子培养成编程人才的家长来说,这时少儿编程就是一种刚需。

在未来,少儿编程将会成为刚需,但是这个“未来”何时来?

唐亮则表示,目前来讲,并不好说,因为对于家长而言,让孩子的学习编程的出发点无非两点,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家长抱尝试的态度,以培养兴趣为主,这时则无法成为刚需;而对于中高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则有两个诉求:一种诉求认为编程是个有用的工具,以掌握一门工具语言为初衷,这种情况或许会成为刚需。另一种的诉求则是走竞赛路线,这一部分家长则是将少儿编程作为刚需。

但是唐亮也表示,通过VIPCODE所面向的8-12岁的青少年使用群体也可看出家长的需求。“8-12岁实际上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的阶段的学生,这证明在目前,家长并不将编程当作一个纯兴趣的课程,事实上更多的是把编程当作一个有用的课程。”

因此,“好的编程应该是什么样?好的编程至少有三成价值,有趣、有用和有效。”唐亮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分论坛“少儿编程进入黄金时代?”上表示。

VIPCODE创始人唐亮。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有趣是第一层价值,让孩子感兴趣,并且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还希望他把编程当做工具,能解决日常的学习和遇到的问题,达成他想达成的效果。”唐亮说。

他认为,这才是编程应有的价值,希望编程能够带给孩子第三层价值,即通过编程的学习,让孩子在将来,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能够用逻辑方式进行思考,能够快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能够通过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改变他对世界的认知,更好的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编程课程设计才是有效的。”唐亮认为。

李天驰:非刚需是一种思维遮罩,90%行业利润源自非刚需

李天驰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刚需与非刚需”的问题,并列举了几个看似与此无关的例子。

“在1886年,矿泉水与刚发明的可口可乐相较哪个是刚需?同样是1886年,钢笔和纸张相较于相机和胶卷,哪个又是刚需?2007年,一台可通话的Nokia手机是刚需,还是一台能触摸融合iPod、电话和上网设备的iPhone是刚需呢?”

李天驰表示,其实刚需与非刚需并不是个问题。“之所以很多人会怀疑一个事物是否在现在成为所谓‘刚需’,其实是因为人们的思维遮罩,即认知的短期局限性。”

在李天池看来,看待问题的时候,应该试着放大思维的尺度,才能看到的更多,思维才不会被遮罩。这表示,拉长时间的维度后,现在所谓的“非刚需”在将来则不是人们认知时的样子。

编程猫CEO李天驰。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他表示,从行业内部看,可口可乐、柯达和苹果公司,这些当年的“非刚需”,事实上垄断了该行业90%的利润

“刚需意味着分散,而非刚需的行业恰恰有可能蕴含着占领90%行业利润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属于每一位从业者。”李天驰认为,在这时,刚需与非刚需将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真正的创新往往在非刚需处诞生,而非刚需将随着创新和迭代变成新的刚需。”

相比于课程,编程思维才是刚需

网易卡搭编程的负责人曹智清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编程思维才是编程的精髓所在。”

曹智清表示,人们对于编程的界定陷入了一种思维的壁垒,认为只有上机操作,要用乐高,要有模块,才叫编程。“实际上,幼儿园里一个最简单的给孩子四幅图画,让孩子排一个正确的顺序,然后看图说话。其实就是编程中一个很典型的的顺序思维的训练。”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培养的并不是所谓‘coding’——编码,而是编程的思维。应该从逻辑思维到计算思维的方向上去进行启发,让孩子感受到这些思维和其他的学科其实是融会贯通的。”曹智清认为,真正的刚需实际上是编程思维,是通过steam教育给孩子植入编程思维,而编程课程的各种形式只是为了贯穿编程思维而设定的。

最后,李天驰站在行业角度表示,少儿编程行业相比于其他教育行业起步较晚,但优势是战术先进;少儿编程将会在短时间内经历英语培训市场经历的所有变化。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编程将会给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太来新的变数。“而资本应该更关注少儿编程的长期价值,即更深层次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