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綜合各種可再生能源供冷熱系統全壽命週期的綜合成本,開發利用過程中在兼顧安全可靠和綠色環保的基礎上,以成本控制爲主要控制項,臨水的公共管理設施用地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優先考慮地表水源熱泵技術和含水層儲能技術。據悉,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政府投資新建的公共建築實施淺層地熱能技術佔比30%以上,既有建築改造達10%,社會投資的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逐步實現淺層地熱能應用。

記者今日從望城區住建局獲悉,該區已獲批列入全省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試點,將發揮淺層地熱能資源富集和長沙市河西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優勢,通過創建淺層地熱能建築示範區,實現淺層地熱能建築領域集中連片發展,建設“冬暖夏涼”幸福新望城。

淺層地熱能,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範圍內(一般爲地下 200米埋深以內),儲存在岩石、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中,具備開發利用價值的地球內部熱能資源。淺層地熱能溫度恆定,一般爲10-25℃,既可供暖,也可製冷,具有清潔環保、安全可靠、供能穩定、再生迅速等特徵。

“以地熱核心技術爲支撐,多能互補,區域開發,通過以地熱(含水層儲能+地表水能+岩土儲能+中深層地熱)爲冷熱源基礎+太陽能+燃氣+蓄能調峯的多能互補的能源站方案,能夠實現100%的清潔能源供冷、供熱和供電。”望城區住建局工程技術科負責人介紹,本項目擬在望城區的濱水新城新建建築方面,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

根據濱江新城的自然稟賦,能源站將優先考慮採用地表水(污水源)熱泵系統、含水層儲能熱泵系統,其次考慮岩土儲能熱泵系統等其他能源形式。同時,綜合各種可再生能源供冷熱系統全壽命週期的綜合成本,開發利用過程中在兼顧安全可靠和綠色環保的基礎上,以成本控制爲主要控制項,臨水的公共管理設施用地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優先考慮地表水源熱泵技術和含水層儲能技術;密度相對低的的公共管理設施用地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考慮應用含水層儲能、土壤源儲能;靠近燃氣供應源的密度大的公共管理設施用地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優先發展冷熱電三聯供系統;靠近污水處理廠主管道的公共管理設施用地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考慮應用污水源熱泵。

“按照現行水電氣的市場價測算,採用淺層地熱能的可再生能源站方式,相比較常規的冷水機組+燃氣鍋爐的方式,每年可節約運行費用在43%左右,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該負責人表示,項目實施區域內不再採用高污染的煤炭作爲一次能源,實現清潔能源利用率100%,同時最大程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時打造多種先進能源技術互爲支撐,多種負荷靈活調度實現錯峯使用各種能源,多箇中心同時供能且互爲備用,一套管網互聯互通的能源保障系統,提升了園區集中供熱和集中供冷的可靠性。

據悉,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政府投資新建的公共建築實施淺層地熱能技術佔比30%以上,既有建築改造達10%,社會投資的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逐步實現淺層地熱能應用;到2025年中心城區政府投資新建的公共建築實施淺層地熱能技術佔比60%以上,既有公共建築改造達30%,社會投資的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實施淺層地熱能技術佔比40%,既有建築改造達30%,並逐步實現淺層地熱能規模化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