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1989年上映的《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在一所拥有严苛且古板的校规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名叫基廷的老师,他在第一节课上,就把课本撕了,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试着让他们释放出原本的天性和才华。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拥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来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一位优秀的老师也是需要时间与磨炼去成长的,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随着社会对于教育方面更深刻的理解,很多老师都开始实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就如同山大辅仁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给初二的学生们讲解函数的时候,就将爱情观融合在了里面。

“当函数遇上爱情”

不得不说,现在为了教育更加的灵活与深入,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更重要的是感悟思维的延展,并为了应对“书本上的内容是为了扫盲,考试中的题目是为了选拔”的现象,各位老师们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与努力。

但关于学习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学生自己,老师付出再多的努力去引导、教授,学生不接受,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教育,一直是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助力之一,因此,有关教育或者学习的电影也是相当之多。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拥有一个优秀的老师来引导学生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一位优秀的老师也是需要时间与磨炼去成长的,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更多的是普通的老师与普通的学生,因此学习看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风雨哈佛路》改编自真人真事——莉丝·默里的亲笔传记《Breaking Night》。

从小就承受千疮百孔的家庭,于在平民窟成长,父母双双吸毒,母亲还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孩莉斯通过执着的学习,努力挣扎、改变命运故事。

整部影片没有什么煽情手段,也不存在戏剧化的大起大落,只是很平淡的娓娓道来,有些人认为它的故事讲得很拖沓,有些人又认为那些众多的艰苦磨难就是最好的共鸣点,我们的人生或许没有主角的经历那么苦难,但每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一股坚韧的意志。

影片总时长120分钟,前期有50多分钟都在描绘莉斯悲苦艰辛的生活环境与经历,讲述她是如何感动学校校长争取到进入高中学习和后来如何刻苦考入哈佛的内容相对较少。

而恰恰是如此安排,才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学习、教育在改变一个人达到命运的方面有多大的作用。莉斯的毅力、执着,坚强甚至是疯魔,才使淤泥里盛开出这花朵。

《风雨哈佛路》被评为2003年美国最励志的电影,催人警醒,发人深思。

当然,能遇见一位合乎学生口味,正确引导学生去解放天性的老师,也是学习的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存在,比如《放牛班的春天》和《死亡诗社》里面的老师与学生们。

《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坏孩子,他们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死亡诗社》则让世人警醒,孩子不是教育的奴隶,他们需要去怒放生命。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法国剧情电影,讲述了一位音乐老师马修,面对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感动了一个班顽劣的学生,让音乐取代了他们的调皮捣蛋和无所事事,更是改变了班上很多学生的未来的故事。

而1989年上映的《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在一所拥有严苛且古板的校规的学校里,新来了一位名叫基廷的老师,他在第一节课上,就把课本撕了,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试着让他们释放出原本的天性和才华。

虽然开头是好的,但是在意外与当时社会的压力下,基廷老师最后离开了学校,可他为他的学生们,在天空中厚厚的云层中,剖开了一道光。

《死亡诗社》最本初的目的是为了批判当时专制且保守的社会教育环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死亡诗社》何尝又不是告诉我们“老师”的重要性。

不过小编还是那个观点,天下学子众多,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去遇见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优秀的老师,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

但是教育最需要的却是靠家长,老师永远只能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以上内容只是想发表一下:“以自己为学习的原动力”是很重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也很关键,然而家长的作用更不能缺失,毕竟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风雨哈佛路》的主角的程度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