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自私的人反而是完全理性的?

  

   关于自私 题主这一提问,把自私与理性紧密扯在一起,并有自私的人不应该完全理性之隐射。可事实上,人自私与否,跟他理性与否不相干。你完全可能在很感性或冲动型的人中,看到很幼稚、很狭隘自私的人,或是总考虑别人的无私者(烂好人);也完全可以在非常理性的人中,看到有康概、大方的人,或是很小肚鸡肠的人。 自私和理性,都属人格范畴,但它们有根本区别。理性(若应对感性的话,感性多指本能、感觉、情感范畴的东西),是人类进化的一种社会属性,她依靠的是以理为主、以智慧和经验为作为人行动的指南。每个人都是靠理性,约束和支配着自己的社会行为。简单讲,人的结构包括感性和理性两大部分,或说,人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动物。自私,只是人性中的一个小点。因此,人的理性与自私之间,没必然相关,是两回事。

   那,为什么有“自私的人显得完全理性”?解读这一现象之前,需要对自私稍作解剖。自私,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人格特质,比如有偏执、自恋人格障碍者的身上,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得很自私:自我中心、索取他人关注、不顾他人感受等,但这实际是他们不成熟的性格,即,自我未分化的表现——匮乏边界意识。同时,他们完全无意识自己的“没边界”会伤及他人,或是令人讨厌的。另一种自私,是有意而为,是有意识的,属于人品问题。比如,在职场或人际中,有人为了达成自己目的,常常是有意识,或有预谋的,想方设法占有别人或公共的资源、不顾他人的感受、侵犯他人的利益等等。

   理性是人性的保护伞 本题,虽有自私的人不应该完全理性的隐射,但事实上是存在的。现实生活从来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当我们明白了自私,有无意识的人格和有意识的人品之分,那么,对本题所指的自私,就应限在有意识的,才好理解。为何? 首先,我们对理性再予“功能”的理解。理性,作为一种人格状态表现为:冷静、稳重、成熟;作为一种能力,体现有对事物的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智能,在冲突或意外发生时,能沉着应对。所以,理性,给人一种安全和力量感;很理性的人,是被人认同的。

  那么,完全理性,则是自私人的一把保护伞。用心理学术语说,理性是人的防御机制之一。防御机制,也有正常和病态之分。对于有人格问题的人,自私是他无意识的(恐自恋需求受伤)自我防御。而对于有人品问题的自私者,他的完全理性,则是他的一道防御墙,防御着他丑陋的自我:自私、功利、欺骗性....用保护伞作比喻:自私的人,他用令别人有好感的沉稳、庄重、讲道理的理性风范之伞,完全遮蔽了他丑陋的自私行径。比如,那些“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的人也是这类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