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小新指出了《百年孤独》的那个经典开头并非马尔克斯的原创,而是对《佩德罗·巴拉莫》的模仿。这篇文章接着上一篇,继续分析《百年孤独》对《佩德罗·巴拉莫》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倒叙和预叙,《百年孤独》最终在整体结构上体现为圆形叙事结构(也有人称之为环形叙事结构)。所谓圆形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小说情节像圆一样首尾相接,给人一种无始无终之感。在《佩德罗·巴拉莫》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种叙事结构。

一、《百年孤独》中的圆形叙事结构

《百年孤独》的叙事者一直是隐藏着的,直到第二十章,在故事的结局处,我们会忽然发现:最可能的叙事者是小奥连雷诺(第六代)。因为只有破译了羊皮卷的他,才可能完全知晓整个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长达百年的历史。小说中这样写道:

还没有译到最后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跨出房间一步了,因为按照羊皮纸手稿的预言,就在奥雷连诺.布恩蒂亚译完羊皮纸手稿的最后瞬刻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

梅尔加德斯的羊皮卷,既是历史记载,又是先知的预言。这和把倒叙和预叙结合在一起的叙述方式一样,充满矛盾和神秘感。但如果我们把小奥连雷诺当作叙述者的话,我们就能理解《百年孤独》中时空的破碎和混乱,因为小奥连雷诺根本不是按时间顺序破译羊皮卷的。

事实上,在看到“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这句卷首语之前,小奥连雷诺根本不知道羊皮卷讲述的是自己家族的故事。当羊皮卷的秘密被破解后,小说中发生的事情也开始和羊皮卷中的记载重合。这使得这个故事像是讲完了,又像刚刚开始讲。就像马孔多这个小镇一样,既像已经消失了,又像还没开始建立。

此外,小奥连雷诺和阿玛兰塔·乌苏娜的结合,跟霍·阿·布恩蒂亚与乌苏娜的结合一样都是背德之举,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更小的圆环。乌苏娜一百年前担心的报应,最终落在了家族第七代的身上。第一章开头对奥连雷诺上校的描述,第十章开头对奥连雷诺第二的描述,也都使这两部分的故事最终体现为圆形结构。

二、《佩德罗·巴拉莫》中的圆形叙事结构

在《佩德罗·巴拉莫》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和《百年孤独》相似的圆形结构。小说开头介绍了叙述者胡安·普雷西亚多来科马拉的目的: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

到了科马拉之后,普雷西亚多发现科马拉已经变成了一座废弃的荒村。之后,普雷西亚多通过和鬼魂的交流渐渐得知了这座村庄的故事。普雷西亚多追寻父亲及科马拉历史的过程,其实就相当于《百年孤独》中小奥连雷诺破解羊皮卷的过程。在普雷西亚多躺进了坟墓中,成为了科马拉的一部分之后,普雷西亚多被剥夺了叙述者的地位,小说中的故事也因此变得像刚刚开始,又像是已经结束了。

此外,普雷西亚多还没进入科马拉之时,遇到的第一个“人物”(鬼魂)是赶驴人阿文迪奥。他也是佩德罗·巴拉莫的儿子,正是他告诉普雷西亚多佩德罗·巴拉莫已经去世了。如果这真的是故事的开头,或者说普雷西亚多真的仅仅是为了来寻找父亲,那么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没有必要再去科马拉了。

读到小说的结尾,我们又会发现:杀死佩德罗·巴拉莫的其实正是阿文迪奥。阿文迪奥在故事的开头谈到佩德罗·巴拉莫已经去世,又在故事的结尾杀了佩德罗·巴拉莫,这无疑使得小说的整体结构成为了一个圆。

再加上小说开头的叙事者普雷西亚多在中间部分被剥夺了叙述者的地位,故事从此也脱离了他的掌控。这更使得小说在整体结构上表现为一个无始无终的圆,似乎从哪一部分开始都可以。

《百年孤独》将叙事者隐藏到最后一刻,技巧上可以说更为娴熟,但也不难看出它受到了《佩德罗·巴拉莫》的影响。

结语:

除了叙述方式和叙事结构之外,《佩德罗·巴拉莫》还在生死叙事和革命叙事等方面对《百年孤独》产生了重要影响。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做探讨了(写长了大家都不爱看,后面再另外撰文分析)。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分析《百年孤独》对《佩德罗·巴拉莫》的继承,并不是想否定《百年孤独》的伟大,而是想提醒大家关注《佩德罗·巴拉莫》这部伟大的奠基之作。

读者们能够因《百年孤独》而关注到更为广阔的拉美文学世界,或许这也是马尔克斯最希望看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