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省中秈稻平均畝產540.49公斤,比去年增加45.11公斤,增幅達9.11%。截至11月9日,全省全社會已累計收購中晚秈稻381.4659萬噸,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201.4036萬噸。

自中晚稻託市收購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啓動以來,安徽中秈稻市場逐漸擺脫前期低迷狀態,市場價格在國家保護政策的助力下走向穩定,農戶種植收益也有所提升。

中秈稻單產提高

安徽省望江縣鴉灘鎮三聯村種植大戶魯毛頭今年種了600多畝中秈稻,聊到今年中秈稻產量時,他說本季中秈稻從10月中旬就開始陸續收割,收割期延續了半個多月。由於今年中秈稻病蟲害非常輕,平均單產1300~1400斤(機口稻),摺合成三等標準稻的平均畝產也有1100~1200斤。

安慶市是安徽省水稻主產區,該市農委種植業局總農藝師陳再高表示,安慶市中秈稻種植面積約250萬畝,除了望江、宿松等少數地區受到今年夏季長時間高溫熱害影響,中秈稻單產可能有所降低,整體上看,該市中秈稻平均單產525公斤,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左右。

池州市農技推廣中心糧油站站長紀根學介紹,該市今年中秈稻面積97.6萬畝,比去年增加了5萬畝;中秈稻平均單產450公斤,比上一年度增加18公斤。他分析說,今年天氣條件總體來說有利於水稻生產。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持續的高溫乾旱,對正處於拔節孕穗期、抽穗揚花期的早熟單季稻影響較大,造成結實率下降,但對中遲熟單季稻影響不大。特別是9月中旬以來,持續多雲天氣有利於秋收作物後期產量的形成及已成熟水稻的收割晾曬。

安徽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近期對該省部分中秈稻種植戶的調查顯示,今年全省中秈稻平均畝產540.49公斤,比去年增加45.11公斤,增幅達9.11%。

託市收購正在進行

安徽省自10月16日啓動中晚稻託市收購以來,中儲糧安徽分公司等已分兩批陸續啓動了全省547家收購庫點,全力滿足農戶售糧需求。截至11月9日,全省全社會已累計收購中晚秈稻381.4659萬噸,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201.4036萬噸,其中國家託市價收購量130.4205萬噸,佔到中晚秈稻全部收購量的34%。

安徽省糧食局近期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糧食收儲企業準確把握最低收購價稻穀收購質量標準和質價政策,對於農民交售符合質量標準的稻穀,做到敞開收購,不得限收、拒收,不得打“白條”,不損害農民利益。同時,各地糧食部門要鼓勵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引導農民適時適價銷售手中的稻穀,千方百計解決好不達標稻穀的銷售出路問題。

安徽省物價局近期調查顯示,由於受到國家最低收購價下調及稻穀市場供求關係影響,今年該省農戶出售中秈稻的平均價格爲每50公斤117.25元,與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7.31%。安徽省糧食局10月29日~11月4日糧油價格監測週報顯示,該省三等中秈稻市場收購價格120元/百斤,與9月中下旬相比提高了8元/百斤;與該省10月16日啓動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前期相比,提高了1元/百斤。

種植收益有所回升

“今年我的中秈稻種植收益是最近三年來最高的。”魯毛頭算了一筆賬,種植中秈稻每畝需投入2.5斤雜交稻種子,種子費用100元,尿素、複合肥費用約150元,農藥、除草劑費用約100元,機械作業費用130元,人工費用120元,水電費用20元,土地流轉費用平均500元。合計各項投入1120元/畝。如果以畝產1150斤(扣雜)和平均銷售價格1.28元/斤(當地聯河米業收購價),每畝產值1472元,扣除各項投入,每畝毛收入352元。與去年相比,每畝增加收入100多元。

安徽省物價局李德勇介紹,今年該省農戶中秈稻每畝總成本1095.76元,其中物質與服務費用498.12元,比去年增加6.77元;每畝人工成本364.23元,比去年減少5.3元。

主要是由於該省大規模種植戶機械化程度普遍提高,使得畝均人工成本小幅下降。由於中秈稻畝產量、產值增加,帶動種植戶每畝淨利潤提高到191.29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7.67元。 (來源:糧油市場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