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四十载·铁肩担民安】 从三轮摩托车到无人机,他们在探索中一路奋进!

“当年,自行车和三轮式警用摩托车就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巡逻工具。记得一次到广州领两辆125CC的三轮式警用摩托车,我们提前一天到达,然后第二天早上八点出发,开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到梅州,连牙齿上都是灰尘。”

——交警支队副支队长 王子康

巡逻工具新变化

曾担当巡逻主力的

三轮式警用摩托车

梅州铁骑

2018年,一次性装备20辆650CC、与国宾同款摩托车的交警铁骑队,带有先进的单兵图传、执法记录仪等多功能设备,第一次在2018梅州马拉松比赛开幕式上亮相,就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铁骑队的诞生,也标志着新时代梅州交通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摩托车、汽车、电子监控、无人机等构建的点、线、面结合,地、空同步的立体化交通管理和巡逻方式,较改革开放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

★ 梅州交警的发展壮大★

各交警巡逻大队、中队成立之初

1986年12月1日,梅县地区行政公署公安处(现梅州市公安局前身)交通警察支队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梅州交警的正式诞生,当时交警有216人,警车21辆,摩托车34辆。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梅州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警务改革的日新月异,现今,梅州交警人数翻了3.5倍,警车数量提升了20多倍,交警大队数目扩充到23个,中队现今已达88个。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

“现在交警的执法装备是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象的。改革开放前,每次出警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半天、一天,特别是春运时的206国道,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条件异常艰苦。现在我们只须通过视频就能了解前方的路况。我们可以实施精准疏导。”

——交警直属大队老交警张运强

张运强告诉我们,20世纪八十年代,梅州城区只有一条水泥桥,该桥是整个梅江两岸的交通枢纽。梅江桥头设置的人工指挥台,只能靠交警站在台上用手势和哨子配合指挥交通。在梅江桥头设置的红绿灯,这是梅州城区的第一个红绿灯。当时由四个民警在路中间协调指挥,同时还需要一名民警在旁边的操作箱进行人工操作电路开关来控制红绿灯,不但让民警疲惫不堪,交通管理的效率也极为有限。

★ 交通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

90年代,曾作为市民重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已逐步被摩托车、汽车等替代,红绿灯也随之增加,并遍布到城区、镇区的各个街路口,成为指示道路交通、规范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工具。

进入21世纪,智能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初步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每逢春节,交警部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运用智慧新交管的精确管理功能,一旦发生堵塞,交警指挥中心随即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疏通交通。

如今,交警综合指挥系统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实时察看、发现、研判,加上交警铁骑队充分发挥摩托车的机动性性、动力强劲、处置快速等优势,实时疏导交通堵塞等任务。

张运强说,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 车管业务实现提档升级 ★

2018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2万多辆,其中汽车48万多辆,摩托车13万多辆。如此庞大的数字,若放在当年,仅汽车登记这一项,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在70、80年代,交警部门对车辆管理都是靠人工登记填写纸质材料,1995年以后,交警部门逐步使用计算机登记进行管理,不但方便了广大车主准确获得车辆信息,也使交警部门对车辆的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 交管服务进入“3.0”时代 ★

同时实现“跨越式提升”的还有交管类便民服务。市公安局将交通秩序大整治和智慧民生工程相结合,不但有力确保了交通秩序的畅通有序,还在服务民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18年,梅州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移动警务车+一窗通办”智慧新民生工程,该服务平台涵盖车驾管业务等10项,如小汽车6年内免上线检验、机动车年审时间查询、互联网选号等,市民再也无须到车管所排队等候,只须在遍布全城的警务车服务点,花上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全部搞定。

11月初刚刚为爱车挑选了车牌号的李先生难掩内心的喜悦,“我再也不用去车管所排队了,直接在警务车上办理上牌业务、缴罚款,你们的交管服务简直太棒了!”

梅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

由警察公共关系科出品

 — — — — — — — — — —

通讯员:邓兴卓 丛志广

编    辑:陈玮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