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四十載·鐵肩擔民安】 從三輪摩托車到無人機,他們在探索中一路奮進!

“當年,自行車和三輪式警用摩托車就是我們主要的交通巡邏工具。記得一次到廣州領兩輛125CC的三輪式警用摩托車,我們提前一天到達,然後第二天早上八點出發,開到晚上八點多才回到梅州,連牙齒上都是灰塵。”

——交警支隊副支隊長 王子康

巡邏工具新變化

曾擔當巡邏主力的

三輪式警用摩托車

梅州鐵騎

2018年,一次性裝備20輛650CC、與國賓同款摩托車的交警鐵騎隊,帶有先進的單兵圖傳、執法記錄儀等多功能設備,第一次在2018梅州馬拉松比賽開幕式上亮相,就成爲萬衆矚目的“明星”。鐵騎隊的誕生,也標誌着新時代梅州交通管理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由摩托車、汽車、電子監控、無人機等構建的點、線、面結合,地、空同步的立體化交通管理和巡邏方式,較改革開放前有了翻天覆地的進步。

★ 梅州交警的發展壯大★

各交警巡邏大隊、中隊成立之初

1986年12月1日,梅縣地區行政公署公安處(現梅州市公安局前身)交通警察支隊的掛牌成立,標誌着梅州交警的正式誕生,當時交警有216人,警車21輛,摩托車34輛。隨着改革開放的開展,梅州社會經濟的巨大進步,警務改革的日新月異,現今,梅州交警人數翻了3.5倍,警車數量提升了20多倍,交警大隊數目擴充到23個,中隊現今已達88個。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

“現在交警的執法裝備是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象的。改革開放前,每次出警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半天、一天,特別是春運時的206國道,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條件異常艱苦。現在我們只須通過視頻就能瞭解前方的路況。我們可以實施精準疏導。”

——交警直屬大隊老交警張運強

張運強告訴我們,20世紀八十年代,梅州城區只有一條水泥橋,該橋是整個梅江兩岸的交通樞紐。梅江橋頭設置的人工指揮台,只能靠交警站在臺上用手勢和哨子配合指揮交通。在梅江橋頭設置的紅綠燈,這是梅州城區的第一個紅綠燈。當時由四個民警在路中間協調指揮,同時還需要一名民警在旁邊的操作箱進行人工操作電路開關來控制紅綠燈,不但讓民警疲憊不堪,交通管理的效率也極爲有限。

★ 交通管理的跨越式發展 ★

90年代,曾作爲市民重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車已逐步被摩托車、汽車等替代,紅綠燈也隨之增加,並遍佈到城區、鎮區的各個街路口,成爲指示道路交通、規範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工具。

進入21世紀,智能化的交通指揮系統初步建立,併發揮重要作用。每逢春節,交警部門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運用智慧新交管的精確管理功能,一旦發生堵塞,交警指揮中心隨即迅速啓動應急處置預案疏通交通。

如今,交警綜合指揮系統運用無人機、視頻監控,實時察看、發現、研判,加上交警鐵騎隊充分發揮摩托車的機動性性、動力強勁、處置快速等優勢,實時疏導交通堵塞等任務。

張運強說,這些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 車管業務實現提檔升級 ★

2018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62萬多輛,其中汽車48萬多輛,摩托車13萬多輛。如此龐大的數字,若放在當年,僅汽車登記這一項,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爲在70、80年代,交警部門對車輛管理都是靠人工登記填寫紙質材料,1995年以後,交警部門逐步使用計算機登記進行管理,不但方便了廣大車主準確獲得車輛信息,也使交警部門對車輛的管理實現了質的飛躍。

★ 交管服務進入“3.0”時代 ★

同時實現“跨越式提升”的還有交管類便民服務。市公安局將交通秩序大整治和智慧民生工程相結合,不但有力確保了交通秩序的暢通有序,還在服務民生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18年,梅州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啓動了“移動警務車+一窗通辦”智慧新民生工程,該服務平臺涵蓋車駕管業務等10項,如小汽車6年內免上線檢驗、機動車年審時間查詢、互聯網選號等,市民再也無須到車管所排隊等候,只須在遍佈全城的警務車服務點,花上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全部搞定。

11月初剛剛爲愛車挑選了車牌號的李先生難掩內心的喜悅,“我再也不用去車管所排隊了,直接在警務車上辦理上牌業務、繳罰款,你們的交管服務簡直太棒了!”

梅州市公安局官方微信

由警察公共關係科出品

 — — — — — — — — — —

通訊員:鄧興卓 叢志廣

編    輯:陳瑋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