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今天首次面向媒體開放,項目位於城市綠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閒組團,目前已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計劃2022年底完工,建成後將成爲本市文化新地標。

在三大建築項目05標段的施工現場,打樁機械正在進行地下止水牆的施工作業。這個標段主要包含首都博物館東館和部分配套設施。

首都博物館東館—“運河之舟”

首都博物館東館又名“運河之舟”,總建築面積約9.7萬平方米,05標項目總工程師彭志勇說:“造型是一個帆船,以運河爲主題,有幾個桅杆,就是博物館的最高點。施工難度主要是帆船造型中桅杆的鋼結構安裝。”

在項目03標段記者看到,綠色的幕網把裸露的土地全都覆蓋住了,03標生產經理李豹說:“我們的每一塊密幕網搭接,都是由木方子進行搭接,然後用鋼卡進行固定,能至少抗8級、9級以上的大風。”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森林書苑”這個標段主要負責建設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它又名“森林書苑”,屋頂的樹狀建築結構宛如森林傘蓋,以銀杏樹葉片爲靈感來源。李豹說:“地面到屋頂爲14米到21米的高大定製玻璃幕牆屋頂,每片銀杏葉爲角度不同、形象不同的樹冠分層結構,構件加工和施工安裝難度空前的巨大。城市副中心劇院—“文化糧倉”除此之外,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以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爲設計理念,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

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說:“三大建築的設計方案經過了國際徵集,並由專家評選確認,將成爲北京城市副中心面向首都市民,推進社會教育、文化傳播、藝術創作、旅遊觀光及產業發展的嶄新窗口,計劃2022年年底完工。據瞭解,目前,三大建築外圍的城市綠心綠化工程也在緊張施工中,年底前將完成大型樹木的種植,共8千畝,計劃明年底對市民開放。”

陳宏達說,三大建築周邊還將建設共享配套設施,總建築規模約30萬平方米,是集交通功能、配套服務、能源保障於一體的綜合設施。

三大建築周邊還將建設共享配套設施,總建築規模約30萬平方米,是集交通功能、配套、服務、能源保障與一體的綜合設施。一個是地鐵站M101和M104兩條線路的一個換乘站,我們還建設了將近20多萬平米的商業配套設施,又建了將近9萬多平米的配套停車庫,共享配套設施的建設時間要求都是跟三大建築一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