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4月26日李林烈士殉國日、10月17日廈門解放日,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活動,舉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成人宣誓儀式,舉辦李林事蹟知識競賽、專題講座,組織少先隊員定期打掃李林園,暑期舉辦"學習嘉庚,學習李林"等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犧盟會大同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宣傳和組織工人、農民、學生參加抗日武裝。

李林烈士紀念館位於集美中學延平樓西側底層。1990年5月,省教委確定李林園、李林館爲省級德育基地,並確定集美中學爲福建省中學生德育夏令營第四營。 李林園自開放以來,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已接待海內外遊客達4萬多人,較好地發揮了基地教育作用。組織學生當義務導遊,編印《集美中學義務導遊解說詞》。學生參與義務導遊活動的人數佔全校學生總數的3/4。每年4月26日李林烈士殉國日、10月17日廈門解放日,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活動,舉行新團員入團宣誓儀式、成人宣誓儀式,舉辦李林事蹟知識競賽、專題講座,組織少先隊員定期打掃李林園,暑期舉辦"學習嘉庚,學習李林"等活動;此外,在校園網開設專欄介紹李林烈士的生平及先進事蹟。

李林是位驍勇善戰的巾幗民族英雄。她1916年出生於一個華僑商人家庭,本名秀若、又名小峯,原籍閩侯。自幼隨父親前往印度尼西亞爪哇,目睹了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種種罪行,從小便形成了濃厚的民族意識。1929年,14歲的她回到祖國,在集美中學、杭州中學和上海愛國女中就讀,開始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搏擊、在民族憂患中成長。當時國民黨政府繼續其"安內攘外"的反動政策,日軍步步進逼,民族屈辱、人民的苦難,使熱愛祖國、剛強正直的李林在思想上感到極大的苦悶。她就讀上海愛國女中時,就積極參加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抗日救亡青年團"。同年,考入北平民國大學政治經濟系。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赴太原參加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舉 辦的國民師範學校軍政訓練班,任特委宣傳委員兼女子第十一連黨支部書記。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犧盟會大同中心區委宣傳部部長,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宣傳和組織工人、農民、學生參加抗日武裝。11月,任雁北抗日遊擊隊第八支隊支隊長兼政治主任,率部深入敵後與日僞軍展開鬥爭,勇敢堅定,機智靈活,指揮有度,接連獲勝。1940年4月,日僞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蕩"。晉綏邊區特委、第十一行政專員公署機關和羣衆團體等500餘人被包圍。爲了掩護機關和羣衆突圍,她率騎兵連勇猛衝殺,將日僞軍引開,自己卻被圍困於小郭家村蔭涼山頂。26日,在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後,仍英勇抗擊,斃傷日僞軍6人。被日僞軍包圍後,她寧死不屈,用最後一發子彈射進喉部,壯烈犧牲。 李林犧牲時年僅二十四歲,腹中還懷有三個多月的胎兒。中共中央婦委會發出唁電,高度評價她的英雄業績,稱她"不僅是我們女共產黨員的光輝模範,而且是全國同胞所敬愛的女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