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平時能說會道,似乎是個人才;一旦遇事,馬上暈頭轉向;要是多做幾件事,多接觸幾個人,簡直就是一個沒有頭腦、沒有靈魂的人。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有生以來他就沒有踏踏實實地做過一件事、一份工作、一番事業,從來都是遊手好閒,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心始終漂浮着,沒有落在一件具體的事上,也就是說他從來沒有專注在一件事上並持之以恆。這種人註定學不了佛。

一個人無論修了多少法,拜訪了多少明師,跑了多少寺廟,讀誦了多少法本,如果不能在一個法上苦苦執着地修上三年,不能靜下心來在一件事上專注三年,這個人是不會有成就的。

你白天所做所想與夜間所夢是否相關?如果晚上做的夢與你白天所想所做風馬牛不相及,想成道不過是癡心妄想!永明禪師講過入道的十大特徵,也即檢驗入道的十大標準,其中之一就是:白天唸佛,晚上夢境也念佛;白天參禪,晚上夢境也參禪;白天學律,晚上夢境也學律。達不到這樣,你說你入道了,那是自欺欺人。

你白天織毛衣,晚上做夢沒有織毛衣,白天打字,晚上做夢沒有打字,想入道絕無可能。專心織毛衣和專心打坐、專心念佛、專心誦律只是形式上的區別,本質上毫無區別。古人講專注即是禪,即是修道。

一個人走鋼絲已經走得一心不亂了,你何必要求他放棄走鋼絲來跟你坐禪,以達到一心不亂呢?但是,如果一個通過走鋼絲達到一心不亂的人來坐禪,他很快就能捕捉到如同走鋼絲一般的一心不亂。

爲什麼?因爲他已經在另一個領域通過專注地工作獲得了三摩地。如果讓他換一個環境,採用新的形式和方法,頭幾天可能難以上手,但他很快就會適應並捕捉到一心不亂。因爲他早已證到了一心不亂。如果在自己的領域裏從未達到過高度專注和一心不亂,想在另外一個領域達到高度專注和一心不亂,那是癡心妄想!

一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從未達到過忘我:忘掉喫飯,忘掉疲勞,忘掉時間、空間,從沒有體驗過這種忘我境界的人來學佛,參禪打坐,常常是一會兒覺得腿痛,一會兒覺得肚子餓,一會兒覺得不適應環境,感覺屋子不是太空曠,大得嚇人,就是小得令人壓抑,他怎麼都無法進入內在寧靜與和諧的狀態。

如果心始終處於寧靜、和諧的狀態,外在的環境又怎麼可能影響到你,你哪裏還會在乎屋子是大是小,今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是高溫還是低溫呢?空不掉外在的環境,你就進入不了內在寧靜的狀態。有些人在跟別人說話、聊天、談工作時,一開口總是怪別人,出了問題總在外面找原因:抱怨環境不好,說別人不跟他合作,不協助他……總之就他對,別人都錯,事不成都是別人的原因,與他無關。這種人從不向內找,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個百個理由來反駁你,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關他的事。爲什麼這種人愛推脫呢?心靈太脆弱了,不敢擔當。

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尚且不能擔當,詭辯、推辭、推卸,又怎麼配學佛?更別說成佛了!

誰知道佛的心量?我常比喻佛心如同大地。如果理解不了佛的心量,就想想大地。實際上佛的心量遠遠超越了大地。古人喻佛心量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心承載着山河大地、宇宙虛空。大地能默默地承受一切垃圾、污穢,甚至越骯髒的東西,越能令其生長出好的農作物,化一切腐朽爲神奇。

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情操,顯出一個人的膽識。有一種人平時不需要他時,他信誓旦旦,口出狂言,大包大攬;一旦遇事,跑得比誰都快,而且還能找出一堆理由爲自己解釋、開脫。犯了錯,要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要接受教訓,喫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犯錯誤也是一種境界,何須辯護解釋?連這點境界都沒有,還學什麼佛?

古人講,下等根器的人,一壓就癱瘓;中等根基的人,變壓力爲動力;上等根器的人,天生只有動力,沒有壓力,不需要藉助任何外在的環境和力量,不需要督促,他天生就是這個種。

當皇帝的天生就能當皇帝,當祖師的天生就是祖師,當家的天生就能當家。不需要培訓、教導,一到這個位置,一到這個環境,他自然就得心應手,任運自如,全然投入,而且步步有節。他的內在始終充溢着一股光明、積極、向上的力量。你們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人?希望下等根器的人,先天不足後天補;中等根器的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上等根器的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總之,大道至簡,平常心入道。

文章來源: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

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萬行大和尚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着普度衆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衆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