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到了阿里,在家電3C領域,似乎更沒得選了,一個個能撬動行業格局的線下小巨頭都瓜分殆盡,只有向上遊分銷商這一層面收割,所以牽手隱形冠軍愛施德,也是不錯的一步棋,防止上游沒有話語權——不要以爲品牌商在天貓開個店就有話語權了,大家電3C領域跟服裝化妝品可不一樣,重服務,廠家和分銷巨頭才掌控話語權,如果阿里不在線下和分銷層面有介入,等京東3C家電的線下網絡成熟了,等拼多多聯合國美髮動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之後,阿里3C家電品類就只能淪爲陪襯了。雖然國美門店不太多,不過,國美在大家電領域還是很有優勢,其在供應鏈上定製的產品,有很大的價格優勢,對於拼多多深入家電供應鏈,很有幫助,畢竟,去年天貓發起的格蘭仕二選一事件,還是打擊了拼多多的供應鏈整合,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本身是反品牌溢價的,對產業基地的大投入是一把雙刃劍,能快速吸引商家,也讓品牌商深深恐懼,所以,拼多多很難得到品牌方的高度重視,只能從供應鏈角度切入,找一些能做定製的渠道,跟他一起玩價格戰。

01

最近一段時間,電商巨頭們發生了一些變化,而且是共同的變化。

五一前夕,先是拼多多聯手國美,給了國美2億美元的可轉債投資,這件事被炒的沸沸揚揚,有人說是因爲黃光裕即將出獄(或者已經出獄),所以黃崢纔會投國美,否則,兩家八竿子打不着,何必要投呢?也有的說國美傍上了拼多多的“大腿”,畢竟現在拼多多是當紅炸子雞,而國美的電商和營收,一直在徘徊不前。

這個消息還在熱乎的傳播着,另一邊,阿里投資了國內最大的蘋果分銷商愛施德,投的錢雖然不多,只有4個多億,佔股5%。但是,考慮到愛施德作爲國內大型3C數碼分銷商,在全國有10萬多家線下店,一年銷售額近560億,與國美594億接近,這個投資,還是有點意思的。

愛施德的說法是,引入阿里,是爲了改造自己的店面實現新零售,雙方還投資一個億,準備建立3C分銷新渠道。

電商與實體的勾兌,現在竟然成了一股新趨勢,再往前倒一年,2019年四月份,京東以12.7億元的價格買了五星電器46%的股份,三個月以後,2019年7月,京東集團將以約2.14億港元現金認購迪信通擬發行H股,引入戰略投資者,佔迪信通發行後總股本的8.98%。

3C數碼領域短短一年時間,竟然出現了渠道上下游以及線上線下多業態的混合持股,說好聽點是強強聯合,說不好聽點,現在3C數碼家電領域的線下渠道開始站隊線上巨頭了,說的再不好聽點,這可能也是巨頭爲了尋求安全感而拉攏上下游以及曾經的競爭對手。

要知道,多年前,電商與實體零售商勢不兩立,十年前,馬雲聲稱要消滅渠道,幹掉中間商,讓品牌方直面消費者;十年前,劉強東也說要打掉國美蘇寧等線下零售巨頭的高額利潤;黃崢的理念則是做Costco模式,不要賺差價,幹掉溢價。

沒想到,當他們成了巨頭之後,竟然會把投資放給自己的敵人——聲稱要消滅或者聲稱要打敗的對手。

02

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

你可能覺得,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線上流量枯竭,需要線下;線下運營睏乏,需要線上。

這是從消費側來觀察,實際上,從供應鏈的複雜性角度來說,這是一種互相妥協,競爭這麼多年,最後發現誰也幹不掉誰,但都遇到了增長瓶頸,線上巨頭自己做線下,困難重重,少有成功;線下實體店做電商,重重困難,成功不多。

所以,線上與線下抱團取暖,增強競爭力,以打敗實力更差的對手。

與此同時,線下實體店在供應鏈層面,仍然有着不少話語權,前幾年,憑藉強大的線下滲透能力和集採的資本實力,在份額上,與線上相比,還是有優勢的。

具體到幾個巨頭投資的實體企業,阿里投資的愛施德,在線下還是有密集門店,通過服務周邊用戶,擁有阿里無法觸及的消費者,當然,阿里在3C數碼領域本身也不太強,更需要這樣毛細血管的渠道去滲透。

京東投資的五星電器和迪信通,也在大家電和數碼領域有獨特優勢,不過都是地方優勢,所以,京東自己也在佈局線下門店,京東在線下多條腿走路,意圖建立強控制的線下銷售和服務網絡。

而拼多多投資(牽手)的國美,被媲美爲阿里牽手蘇寧,有點過了,阿里跟蘇寧的合作深度,遠高過拼多多與國美,而且蘇寧大賺。雖然國美門店不太多,不過,國美在大家電領域還是很有優勢,其在供應鏈上定製的產品,有很大的價格優勢,對於拼多多深入家電供應鏈,很有幫助,畢竟,去年天貓發起的格蘭仕二選一事件,還是打擊了拼多多的供應鏈整合,拼多多的商業模式,本身是反品牌溢價的,對產業基地的大投入是一把雙刃劍,能快速吸引商家,也讓品牌商深深恐懼,所以,拼多多很難得到品牌方的高度重視,只能從供應鏈角度切入,找一些能做定製的渠道,跟他一起玩價格戰。

在整合上下游這件事上,京東走的快走的早,拼多多今年四月纔行動,實際上,市面上能承擔拼多多野心的實體零售巨頭也不多了,蘇寧牽手阿里,五星電器牽手京東,昔日家電爭霸戰的主角都已投奔對手,拼多多也只有國美可以牽手了,能看到雙方合作契機並推動雙方合作,背後一定有高人推動,是看清了行業格局之後才走的一步棋。

而到了阿里,在家電3C領域,似乎更沒得選了,一個個能撬動行業格局的線下小巨頭都瓜分殆盡,只有向上遊分銷商這一層面收割,所以牽手隱形冠軍愛施德,也是不錯的一步棋,防止上游沒有話語權——不要以爲品牌商在天貓開個店就有話語權了,大家電3C領域跟服裝化妝品可不一樣,重服務,廠家和分銷巨頭才掌控話語權,如果阿里不在線下和分銷層面有介入,等京東3C家電的線下網絡成熟了,等拼多多聯合國美髮動一波又一波的價格戰之後,阿里3C家電品類就只能淪爲陪襯了。

尤其是,未來幾年,家電3C領域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行業整合在加速,產品更新換代,企業併購都在變化,這麼多的動作,豈是阿里模式這種只有一個品牌方的天貓店所能左右的?一個天貓店就只是一個小小的分銷渠道而已,行業上下游整合的機會窗口,需要更深入的介入。

以前的3C家電電商是價格戰,後來是廣告戰,後來是定製戰,後來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業態戰,如今倒好,已經成了巨頭的上下游整合戰!

這種爭奪戰,不進則退,誰不跟,誰被動,所以,看起來是阿里拼多多在戰略投資,實際上,都是在找安全感,不能被對手落下,但是,這種佈局能改變什麼大形勢嗎?

恐怕不能,一個安全感的動作,給不了幸福感,要想要幸福感,得創造新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