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兒有面

據媒體報道,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獲中國政法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法律界的卓越貢獻及成就。

何君堯1984年畢業於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2011年獲得該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何君堯一直在香港法律界工作,曾任香港律師會會長。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2019年10月28日,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剝奪了香港建制派議員何君堯在2011年被授予的名譽博士學位。得悉此消息後,何君堯本人發表聲明稱,對於上議院議員高調介入並公然向大學施壓,打壓一名中國香港人通過《基本法》享有的政治表達自由,這是公然政治打壓,對學術自由和自主的踐踏。

何君堯還在聲明中強調,這件事顯示英美已經窮圖匕現,所謂的程序公正像紙張一樣脆弱。取消他名譽學位的並不是言論,而是政治打壓和未來鬥爭的開端。

衆所周知,何君堯是愛國愛港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我的餘生,可以爲國家、爲香港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不爲什麼,只爲一句我愛我的祖國"。

在何生微博主頁的簡介中,他寫下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何君堯的愛國愛港從來不是停留在口頭上!香港修例風波期間,何君堯一直敢於發聲,支持警察依法止暴,致力於以理性對話消弭社會衝突和矛盾。但一直有人刻意攻擊抹黑何生,不僅打砸其辦事處、破壞他父母的墓地,甚至還有兇徒持刀對其謀殺。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何生依然表示"不畏、不悔、不退"。

所以,這樣一位不懼襲擊、不怕報復、不畏壓力,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獲得榮譽和表彰是實至名歸!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昨日,何君堯的微博粉絲已突破百萬。爲了表達感謝,何生特意發佈了一首自己親自演唱的《獅子山下》,獻給支持他的粉絲們。

何生在微博中也闡明瞭挑選這首歌的原因,他稱"希望香港需要重拾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依法止暴制亂,恢復安寧!"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獅子山精神",也被稱作"香港精神"。它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和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獅子山是香港著名的地標,高495米,端坐於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因其形狀像蹲伏的雄獅而得名。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獅子山精神起源於一九七三年香港電視臺播放的一部劇--《獅子山下》。該劇刻畫了當時香港民衆爲生活努力打拼的時代集體風貌,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記錄下了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發展過程。該劇一經播出後就轟動全港,經久不衰,不斷講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強、奮鬥不止的勵志故事。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何君堯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曾說:"爲什麼電視劇和歌詞不寫成'太平山下'?因爲港英時期,港島的太平山是'藍血人'(貴族)的代表,而內地過來的新移民則聚集在新界和九龍北部,獅子山周邊有很多公屋和平房,所以獅子山最能代表廣大香港平民的奮鬥。"

何君堯是客家人,出生在新界屯門良田村,網上有傳言說他家是屯門望族,在被記者問到時,他笑笑說,"自己祖上世代務農,家境只能算一般般"。在何君堯編寫的回憶錄《良田簡錄》中,他專門回憶了小時候喫大鍋煮的番薯和粟米的滋味,並感慨現在"總也喫不到當年的味道"。據何生介紹,從他的叔父出類拔萃地成爲全村唯一一名律師開始,他這樣的後輩紛紛以此爲榜樣,才逐漸實現階層的提升。而這種提升恰恰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與香港經濟的騰飛幾乎同步。

但是現在,老一輩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卻被很多香港年輕人摒棄,乃至歪曲,將其稱爲"精神枷鎖"。甚至有人還提出香港應有"新獅子山精神",而香港黃媒對此大肆推崇,它們往參加暴力示威遊行的暴徒臉上貼金,稱每代人追求的東西並不相同,比起追求改善個人的經濟狀況,新一代更加關注社會和政治領域。對獅子山精神進行延伸,體現了他們對自由、民主等政治權利的追求。

實際上又如何呢?這些年輕人不爲家庭分憂、不爲社會做貢獻,喫喝全靠父母和政府,卻對政府甚至整個社會充滿不屑和仇恨,稍有不滿就要上街遊行並付諸暴力,口口聲聲追求自由民主,張嘴閉嘴就是"香港沒有希望和未來"……

因爲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違法堵路?因爲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打砸搶燒?因爲爭取民主自由,所以就能隨意私了?追求民主自由,就是大於一切?所有的法治、道德就應該爲所謂的民主自由讓路?

如果還有人把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爲稱之爲"新獅子山精神",那隻能說他是個"神經"……

的確,除了賺錢之外,還有很多事值得追求。今天的香港,也已經有不少新一代的年輕人不侷限於追求物質,改爲多關心社會,願意走上街做社會服務;還有人走向世界,去體驗各種文化與各地風情……這些都是他們的自我選擇,只要能夠自我滿足、自認成功就好;若是能更多的造福社會,更可稱爲傑出青年。這些纔是年輕人應該追求的"獅子山精神",這才應該是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而因不合己意,或認爲努力未必有回報,就套入一己思維進行批判,甚至想要"攬炒",能給香港帶來希望和未來嗎?

香港能有今日的繁榮,靠的是獅子山下的香港市民們在逆境中的團結奮鬥、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與相互包容,靠的是"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的無畏無懼,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民主自由"!

香港的新一代年輕人應該明白,獅子山精神不會因爲時代的發展而"過氣",更不能因爲自己的不順,就可以隨意丟棄甚至進行歪曲污衊!

香港不需要所謂的"新獅子山精神"!需要的是獅子山下能有越來越多的"何君堯們"站出來,共同守護香港,建設香港!

有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獅子山下的“何君堯們”……守護香港的學者型勇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