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北斗君除了陪孩子亲子共读外,还坚持和孩子每周看一集纪录片,好的纪录片可以帮他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了解自然奥秘,增长人文知识。

01

纪录片《恐龙星球》

这个五一期间,我陪着孩子观看BBC出品的纪录片《恐龙星球》,小家伙开心的溢于言表,恨不得天天盯着恐龙睡觉。

家长们应该对此都深有同感,孩子小小年纪,仿佛一个“恐龙专家”,不仅能说出你从未听过的恐龙名字,甚至还能分辨出中生代和白垩纪的区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北斗君特别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和大家一探究竟~

02

动画片《恐龙当家》

佛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孩子,会在一岁半到三岁这个阶段,对特定事物发展出超乎常规的热情和强烈兴趣,比如乐高、汽车、恐龙等等,过了三岁之后,这种强烈兴趣和好奇心才会逐渐开始消退,但对特定事物的喜爱却会伴随孩子终生。

儿童的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复演,而恐龙这种神秘又高大的东西,很自然的引起了孩子的好奇。

03

纪录片《恐龙行星》

可能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过于沉迷一件事物,会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其实,这种强烈兴趣对于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举个大栗子: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小的时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龙迷。

他说:“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恐龙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在动物园看不到恐龙,只能看恐龙的画册。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角龙,小时候第一次在宾州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三角龙的化石,我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

后来,这只三角龙成为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第一只出现的恐龙,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人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掀起了一阵恐龙热潮。

04

《侏罗纪公园》

正如斯皮尔伯格导演基于童年时期对恐龙的喜欢,创作了《侏罗纪公园》当时最卖座的电影一样,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Science Direct杂志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

持续的强烈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毅力,更好的注意力,以及更深层次的信息处理能力。

孩子对恐龙的兴趣,可以促使他们成为更棒的学习者。尤其是在恐龙方面,孩子的了解往往比家长更深入,这让他们产生很强的成就感,仿佛自己是一个小专家一样,形成“父母都不知道的事,需要我来好好讲解”的心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05

纪录片《与恐龙同行》

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假设自己在讲给他人听。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就像北斗君在和孩子阅读《写给孩子的恐龙大百科》这本书时,由于自己时常因为记不住那些明星恐龙的名字,以及它们分布的国家,以至于小家伙每每语重心长地为我讲解(外加“鄙视”)。

所以,千万不要担心自己对于恐龙的不了解,可以陪孩子一起观看与恐龙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探讨各自的理解和疑问,这也是在搭建亲子互动的桥梁。

06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恐龙和古生物的知识所吸引。在中国都有过什么样的恐龙?暴龙是在哪些地方被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着孩子去发现。

《写给孩子的恐龙大百科》可以带领孩子们从北极到南极,在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和古生物化石!

超多知识点,变身恐龙小达人

这是一套世界恐龙和古生物地图大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7大洲、上百个国家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多达2000多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著名古生物化石产地和明星化石!

同时还告诉小朋友们在什么地方可能会找到哪种恐龙或古生物的化石,以及找到它们后应该怎么办。满满的知识点,帮助孩子成为恐龙小达人~

专家撰写,最权威

最重要的是本书由著名古生物专家撰写,内容权威,在阅读中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复原图形式,展现更清晰

书籍共两册,《世界恐龙地图》一书中介绍了各个国家发掘出的典型古生物,时间跨度为从埃迪卡拉纪至第四纪的整个显生宙,每种古生物都以复原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对它们的特征一目了然,介绍文字简练易懂。而且每个单元都配有小测验,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忘思考。

发现地划分,更全面

《世界恐龙发现地图》一书中以恐龙化石发现地为“主线”对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进行介绍。同时在书中,对恐龙化石发掘史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孩子们喜爱的暴龙的演进过程,做了专门的介绍。

在地图上看恐龙,体会寻找恐龙化石的快乐,带来孩子全新的感受,和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开启你的恐龙之旅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