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這是詩人木心的經典詩句,是我發起春天詩會的基點,還是第一季詩會的主推詩歌。

網絡飛速發展,鋪天蓋地的信息如漫天雪花席捲而來。技術更新迭代,高鐵飛機加速着現代生活進程。紙質閱讀在電子閱讀面前做着頑強的掙扎……可能生活在高速度、快節奏的我們很難理解木心說的那種生活狀態,卻又心生羨慕。青少年在這樣不尷不尬的處境中,有些難爲情,甚至不知所措。究竟以什麼樣的狀態來安放奔忙的心靈?我找到了春天詩會,或許該說,我們欣然相遇了。

春天詩會的想法源於東北師大的一節研究生課。那正是東北長春春寒料峭的時候。劉雨教授在我們十幾個文藝學學生講生命體驗與作家創作。剛上課幾分鐘,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教授說要給我們讀一首他自己寫的詩。“江南夜雨/似乎適合表達纏綿/那是因爲雨絲連綿不斷/還可以表現憂傷和孤獨/因爲雨屏蔽了渴望的雙眼”詩歌讀完,教室裏響起熱烈的掌聲。劉老師說:“這是我今天剛寫的一首詩歌,分享給大家,希望詩歌可以陪伴着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如果將來你們也當了老師,希望你們可以給學生們種下詩歌的種子。”

帶着這顆詩歌的種子,我來到北京二外附中。德育處和團委讓我當蘭圃文學社的指導老師,在高中曾是文學社社長的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職務。開展什麼工作,怎麼開展工作,我並無很好的想法和思路。每天奔忙在校園、走廊、教室,按部就班地工作、加班,時不時還得去外面開會或替人開會,公交、地鐵不知疲倦地運行;霧霾、寒冷總是突然降臨,不免感到勞累。能不能打破教室壁壘,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能不能將學科之間相關聯的內容放在一起學習,能不能開展中文和英文雙語學習……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讓我一直持續到2015年的冬天。

正值北京寒風凜冽,我和學生們坐在溫暖的教室學習詩歌。學生們的目光有些凝滯,我也覺得這樣講詩歌實在是沒什麼意思。這麼多的詩歌被選入教材,高考語文試卷還不出考題。再這樣講下去,恐怕連我自己都不能放過自己。

就在那天晚上,劉老師在微信裏發來了一個讀詩的鏈接。餘秀華在未名湖畔結結巴巴地讀着《我愛你》,梁小斌在一座廢棄的工廠裏哭着說《中國,我的鑰匙丟了》。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身體裏彷彿熱流湧動,一次又一次地感動着。於是,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都市,二外附中春天詩會的想法就誕生了。

2016年春天,我和文學社的社團幹部異口同聲地就商定了此事。學生們先出一個草案,我們坐在一起集思廣益。最終決定,第一季春天詩會以“遇見春天,詩意年華”爲主題,分別在北京的各個地方讀詩歌。詩歌的選擇由讀詩人自薦和文學社推薦兩種方式相結合。恰逢這一年是二外附中60年建校紀念。於是,我提議此次實踐活動可以在“建校60年”上面做點文章。於是,我們選擇了12首詩歌,確定了12個地點。12代表一年四季有12個月。二者疊加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寓意。本次詩會直逼紙質閱讀,內容涉及愛國、青春、理想、中英文雙語等,力求彰顯二外附中辦學理念,體現中國氣息和時代特色。學生們在天安門、王府井、南鑼鼓巷和北大清華等地方讀詩,於喧譁之中感受靜心閱讀的魅力,儘可能愛上詩歌,愛上春天,愛上生活!

在天安門廣場讀詩,我們被武警盤問;在王府井讀詩,巡邏的人跟我要介紹信;在國貿地鐵站裏讀詩,我們被工作人員驅趕出來;在團結湖公園讀詩,爲了引導行人避讓,我從山坡上滑下來,帶着滿身泥濘晚上又踏上開往長春的列車。第一次舉辦春天詩會,別人不理解,我們一遍遍去解釋;沒經驗自己去摸索;沒時間只好擠出週六日。引來衆多路人聚集拍照詢問,我們就耐心回答。一大早出門,歸來時已經車燈如流。三個週六日加上第四個週六的半天,終於殺青了。爲了趕在五一之前成品做出來,我晚上加班加點撰寫字幕,並進行了不下於10次的校對。讀詩學生、文學社幹部、攝影師、化妝師和我,都很疲憊,但又很高興。視頻(文末附視頻)做出來後,我第一時間發給了劉雨老師。他表達了驚喜和祝賀,順帶提了幾條建議。

沒過多長時間,學校工會發布羣公告,說朝陽區舉辦校園攝影視頻比賽。我是工會宣傳委員,負責此項工作。按照主辦方要求,我截取了第一季的視頻製作成光盤送到了當時還在甜水園街的朝陽分院。承蒙抬愛,拿了二等獎。頒獎那天,工會主席親自帶我們參會。

有了第一季詩會的經驗,2017年春天詩會第二季做起來就相對容易了些。這一次,我們確定的主題是“詩意盎然,夢現芳華”。六首詩歌,六個地點,我們說文藝就文藝。第二季春天詩會活動力將詩歌、青春、校園、生活、美學和藝術等元素融入詩會中,超越學科壁壘,感受詩歌魅力,關注體驗學習,這也是我在優化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推進詩歌審美教育和關注學生的生命體驗感悟方面所作的努力。

這一次,我們事先在學校組織第一季的參與人員進行培訓。社團幹部完善方案,找學校開具介紹信,下發家長通知,購買外出保險等,更加細緻周到。我們到景山公園俯瞰故宮,讀席慕蓉的《初相遇》;走到“燕京八景”的金臺夕照,讀宋小君的《下雨和見你》;去往玉淵潭公園,讀秦觀的《行香子》……這一次春天詩會做得更加從容,精緻,畫面優美,讀詩調度更加和諧。這一次,學生在前面當導演、攝影、劇務等,我在後面出謀劃策。春天詩會不僅屬於我,更屬於學生們。視頻如約在五一之前剪輯包裝好,我轉發給劉雨老師。他直接打來電話,這次做得太好了。打完電話後,又發來微信說:“種下詩歌的種子,早晚有一天會生根發芽。”

我帶着第二季的春光詩會視頻參加朝陽分院組織的評比。這次得了二等獎的榮譽。可以說,第二季春天詩會是我和全體蘭圃文學社人最投入、最用心、最用情的一季。當然,裏面包含了不少我個人的生活感悟和閱讀感受,更包含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青春成長思考。當春天詩會第二季視頻製作出來的時候,我看着看着就哭了。

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今年年初。這一年我在山西老家過年。這一年,我教高三還帶班主任。春天詩會要不要做呢?做,肯定會耽誤時間,花費精力;不做吧,又覺得有些遺憾。做吧,可能會招來領導和家長的不理解,高三不應該全部精力投注在備考上麼?不做吧,蘭圃文學社的幹部和成員找了好多次想要堅持下來。我問自己當時做春天詩會的初心是什麼?過了三天後,我下定決心,繼續做春天詩會活動。這次要繼續創新,實現新時代的新突破。

在整體設計時,從空間、時間、詩歌、讀者和用意五個維度同時考量。空間上,第三季詩會要穿越北京,從東到西;時間上,要穿越時空,古今結合;詩歌選擇上,繼續發揚中英結合的特點,精選名家名篇並且適合學生的或者學生喜愛的作品;讀者方面,要打破只有學生讀詩人的單向度,實現師生同在的“詩歌在場者”狀態,更加鼓勵原創,而且讀詩的老師一定是熱愛詩歌並且寫詩歌的老師;用意上,依然是詩心不改,期待種子能夠開花。

我們選擇了艾青的愛國詩歌《我愛這土地》,諾獎得主鮑勃·迪倫的《Blown in the Wind》;我們選擇了臺灣詩人洛夫的《因爲風的緣故》,古月的《詩是沾露的白梨花》;我們還在陶然亭畔聆聽石評梅的回憶,更在府學衚衕每人花五元錢走進文丞相祠聽北京市朝陽區高中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詩人何鬱對文天祥的發自內心的深情讚美與真摯懷念之詩。

我們從北京的東邊通州運河文化廣場出發,途徑快速公交2號線楊閘環島車站,再到朝陽大悅城。我們從798藝術街區,途徑府學衚衕,再到陶然亭畔。從東到西,穿越北京,無問西東。

視頻製作出來後,我把它作爲給高三學生的考前禮物。當然,我依然第一時間把視頻分享給劉雨老師。老師回覆消息說;“你是懂老師良苦用心的學生。我作爲老師是幸福的。你堅持三年,頂住壓力舉辦春天詩會,你的學生應該是幸福的,你應該也是幸福的。種子終於開花了。”

當然,種子是否真正開花,還需要看種子本身。這裏的種子,既指詩歌這顆種子,還指學生這顆種子。趙朗旭曾擔任春天詩會第一季學生導演,她是在王府井大街上讀勒內·夏爾的《慰藉》後,在日記中寫到:“在十幾二十年後,再回想起高中生活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這個十六歲的春天。”陳曦是我教的一個文科班學生,她在春天詩會第二季裏讀的是宋小君的《下雨和見你》,選擇的地點是金臺夕照。她說:“驚訝於之前那個怯場的自己竟然也能不去在乎別人的目光。或許是讀進去了,投入到了那個感情裏。在那一刻我是享受的,是忘我的。”這便是種子開花之後帶給人的喜悅和幸福,無需多言,自有真意。

在那些匆忙歸來的日子裏,我不時地翻起這些照片,看到這些文字,靜靜地看這些視頻。三年的時光歷歷在目,彷彿一切都復活了,清晰而又真切。片刻的安靜與不經意間的微笑足以說明一切。

從一開始構想的詩歌藝術和語文學習的雙面結構,到後來加上審美教育構成“三維互動”,再到後期加上行爲藝術和生命藝術構成的“五位一體”的詩會,是我們對這樣一種活動理念和藝術形式的思考與探索。

我在想,徵求建議與意見、方案設計與修改、現場拍攝與指導、後期製作與處理、圖文宣傳與包裝、總結反思改進,每一環節不可缺少,每一步驟非細緻不可,每一行爲沒有點情懷不行。因爲這不僅是行爲藝術,還是詩歌藝術,更是生命藝術。

我在想,春天詩會能不能繼續做下去?能不能爲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經驗,能不能找到歷史文化品位與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羣的學習路;我在想,能不能將詩歌美育與審美情懷培育結合起來,能不能更好地整合學科,實現中英文學科融合;我甚至還在想,每天疲於奔命的你我,能不能在行色匆匆中給自己留一首詩歌的時間……

我在想,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和信息社會如穿梭之箭。那些掩藏在詩卷裏的文字似乎可以讓我們在躁動中留下安靜而充滿溫度的印痕。恰如詩人費林蓋蒂說:“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這樣一個文化環境中倖存下來。靠的是我們創造爭取的一個汲取知識的氛圍,一個與文學藝術相會的場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渴望和追求的就是一種態度和方式。

從第一季的“遇見春天,詩意年華”,12首詩歌,12個地方,到第二季的“詩意盎然,夢現芳華”,6首詩歌,6個地方,再到第三季的“詩情畫意,風華正茂”,6首詩歌,6個地方,我們在關愛中前行,我們在前行中探索。連續三年春天詩會,我們精選國內外24首詩歌,我們穿越北京城24個地方,我們與詩歌相遇,我們詩意濃濃,我們更是詩情滿懷。

至於,會不會有第四季春天詩會,我還不太確定。因爲經費、精力和種種。但是,上述內容大致能夠回答李文亮爲什麼連續三年堅持要做春天詩會活動了吧!

▲詩情畫意,風華正茂——二外附中春天詩會

作者簡介

李文亮文藝學碩士,90後語文聯盟盟主。主持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學青年專項規劃課題,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多次獲得市區級論文比賽一二等獎。在學校與外省市的教學交流活動中,執教的《羣文閱讀:解讀海子的詩歌世界》《嚴格而獨特的父愛:傅雷家書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指導:打開》《任務羣學習:我所理解的鄉土中國》等公開課得到與會專家和教育同仁的充分肯定。

曾策劃、組織並指導開展過“文學中國行”、“走進古都北平,感悟老舍情懷”、“民族魂·魯迅的人與文”、高中學生 “春天詩會”詩歌美育等專題研學活動。由他本人執導並帶領學生排練的老舍經典話劇《四世同堂》在朝陽劇場公演後得到廣泛好評。

文 章李文亮

封圖攝 | 北二外附中

責 編|小清

校 對|娟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