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饰演 潘捷列伊•普罗科菲耶维奇•梅列霍夫(书中译潘捷莱,普罗科菲的儿子,格里高利的父亲)。饰演 瓦西丽萨•伊莉尼奇娜•梅列霍娃,潘捷列伊的妻子(格里高利的母亲)。

顿河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群像。截至今天,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话剧《静静的顿河》完成了它的中国首秀,顿河之波永远铭刻在了千余名观众心里。

通常,俄罗斯文学中的复杂的角色名即让人望而生畏,而这部大部头史诗巨著中有上百名有头有脸的角色,这一次格里高利导演的戏剧版中也启用了27名演员,分饰近50名角色,其中一多半都有姓名和原型。

《静静的顿河》主要以梅列霍夫一家人(尤其格里高利·梅列霍夫)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接下来我们将带领从未看过原著的朋友,先来认识一下梅列霍夫这家人——

安东•莫莫特

Anton Momot

饰演 格里高利•梅列霍夫

(昵称格里什卡、格里沙;潘捷列伊和瓦西丽萨的儿子)

安东为俄罗斯影星,乌克兰裔,1990年出生,曾为拳击手,2011年至今出演过十余部电影及电视剧。导演见到19岁的他时,就认定他就是心中的格里高利。

格里高利,一个有土耳其血统的哥萨克人。即使手中锋利的马刀能够一次次准确地削掉敌人的头颅,却终究无法挡住命运的逆流,抽刀断水水更流。

他就像一叶扁舟,总想逆流而上,到头来为了不致倾覆,却不得不随波逐流,被逆流裹挟……

索菲娅•卡拉布琳娜

Sofia Karabulina

饰演 阿克西妮娅•阿斯塔霍娃(昵称克修莎)

邻居斯捷潘的合法妻子(格里高利的情人)

演员同时饰演码头上的女人们之一、手风琴手的妻子等,你认出来了吗?

父亲乱伦,丈夫粗暴,她是家庭的奴隶,生活毫无慰藉。于是新的感情故事的发生也便顺理成章了。

格里高利莽莽撞撞,情窦初开。在挑起了格里高利的兴趣之后,阿克西妮娅打起了退堂鼓。

当格里高利又一次与阿克西妮娅纠缠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去拥抱自己晚熟的爱情。

维拉•拉特科娃

Vera Latysheva

饰演 娜塔莉娅·科尔舒诺娃(昵称 娜塔什卡)

米龙的女儿,米奇卡的妹妹(格里高利的合法妻子)

或许嫁给格里高利是她一生的错误。娜塔丽娅性格内向,为人矜持,她没有依赖外力帮助去夺回爱情和幸福,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斗争与争取。

道德是她的后盾,爱情给她力量。书中她与情敌阿克西妮娅进行过两次交锋。

德米特里•日特科夫

Dmitri Zhitkov

饰演 普罗科菲•梅列霍夫 哥萨克人(格里高利的爷爷)

在痛失妻子之后,用马刀上的装饰物逗引幼子一幕细节令人动容。

同时,在该剧大部分时间中饰演 米龙•格里高利耶维奇•科尔舒诺夫 富农(又译米伦,格里高利的岳父,科尔舒诺夫家家长)

科尔舒诺夫一家人的故事是仅次于梅列霍夫家的又一大家族,我们会在后面介绍他们。

娜塔莉亚•舒琳娜

Natalya Shulina

饰演 土耳其女人(阿西娜),普罗科菲的妻子(格里高利的奶奶)

左一

同时饰演 叶夫多妮娅•梅列霍娃(昵称 冬妮娅莎、冬妮娅,书中又译杜尼雅)梅列霍夫家小女儿,格里高利和彼得罗的妹妹。

剧中主要的两对情侣

德米特里•别良金

Dmitri Belyakin

饰演 潘捷列伊•普罗科菲耶维奇•梅列霍夫(书中译潘捷莱,普罗科菲的儿子,格里高利的父亲)

哥萨克农民、小资产者,他热爱劳动,热爱家园,自私狭隘,尽管脾气暴躁,言语粗鲁,但对亲人怜爱交加,无微不至。

作者多次在文中对潘捷列伊的喜怒哀伤进行了细节的描述,书中对老头子的哭泣有七次之多,每次哭泣都有着不同的缘由,但都是出于对子女们的爱。

奥尔嘉•阿法纳西耶娃

Olga Afanaseva

饰演 瓦西丽萨•伊莉尼奇娜•梅列霍娃,潘捷列伊的妻子(格里高利的母亲)

伊莉尼奇娜一生要强刚毅,年迈的母亲逝去前对参加战争的孩子的生死的未卜以及想念非常动人。演员同时饰演老人们之一、以及阿克西妮娅的阿姨等角色。

费奥多尔•克利莫夫

饰演 彼得罗•梅列霍夫,梅列霍夫家长子(格里高利的哥哥)

又称彼得,第一幕以彼得离家开始,在最终幕之前形势流转死于未来妹夫的枪下。

玛利亚•鲁斯基赫

饰演 达莉娅•梅列霍娃,彼得罗的妻子(格里高利的嫂子,又译坦莉亚)

演员同时饰演码头上的女人们之一

达莉娅或许不忠,但当她弥留之际的幻境中——在另一个世界依然与丈夫彼得罗厮守。

安德烈•阿拉丁

饰演 斯捷潘•阿斯塔霍夫,梅列霍夫家的邻居

(又译司捷潘,演员在剧中同时饰演老人之一、维萨里昂的牧师、手风琴手等)

女主人公阿克西尼娅的合法丈夫,高大帅气,却曾在新婚时对妻子施暴。现从军离家。

安德烈•迪迪克

饰演 普罗霍尔•济科夫(格里高利•梅列霍夫的朋友、下属,演员也担当本剧部分插曲作曲)

作为结局的见证者之一,普罗霍尔作为一个好朋友陪到了最后。

左一

右一

安德烈•戈尔巴特

饰演 米哈伊尔•科舍沃伊,哥萨克贫农(昵称米什卡、米沙,通称科舍沃伊,格里高利的朋友和同伴,也是后来冬妮娅的丈夫,格里高利的妹夫)

投靠红军之后一路高升,他是前后转变最大的一个角色,也深刻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一个人的影响——发掘出的一个人内心的黑暗。

科尔舒诺夫家的成员(米龙一家)在《静静的顿河》中也较为重要,与梅列霍夫家可以称为世交,更是结为了亲家。其中——

伊万•格里戈里耶夫

饰演 格里沙卡(米龙的父亲,米特里和娜塔莉亚的爷爷)虽然没有化老人妆却在声音及形态中尽显老态,是一个很考验演技的角色。(图右一)

玛利亚•斯罗戈维奇

饰演 玛丽娅·卢基尼奇娜•科尔舒诺娃,米龙的妻子

饰演 玛莎•科舍维娅(格里高利未来妹夫米哈伊尔的姐姐)

同时饰演老人们之一、克利莫夫娜、邻居马拉什卡•弗罗洛娃等角色

加夫里尔•费多托夫

饰演 德米特里•科尔舒诺夫(米奇卡、米佳),米龙和玛利娅的儿子(同时饰演萨什卡爷爷,利斯特尼茨基家的老马夫)

格奥尔吉•沃罗宁

饰演 谢尔盖·普拉东诺维奇·莫霍夫

伊丽莎白的父亲

同时饰演 红军战士 亚历山大

玛利亚•米斯尼科娃

饰演 伊丽莎白•莫霍娃

谢尔盖·普拉东诺维奇·莫霍夫的女儿

米奇卡追求的对象

伊戈尔•克雷奇科夫

饰演 赫里斯托亚,斯捷潘的朋友

右一

基里尔•库兹涅佐夫

饰演 叶甫盖尼·尼古拉耶维奇·利斯特尼茨基(沙皇时代的军官贵族,农场主,阿克西尼娅后来的情夫)

叶甫根尼娅•阿拉吉娜

饰演 利斯特尼茨基的妻子

阿琳娜•马尔芬娜

饰演 媒人 瓦西丽萨

干草、草墙和木栅栏、木桌椅、木门窗,还有木条拼成的“小路”,质朴而准确地营造出顿河边哥萨克的生活环境,暗喻着人物原本简单质朴的性格。与投影配合,台口放置了真的水池灌上真的水,让“顿河”如此真实而自然地入戏,并承载起哥萨克儿女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是真实的,也是虚拟的,所有的的场景,随时随人物和情境,瞬间生成,丝毫没有违和感。这种诗性写实的“廉价”和“质朴”,比起我们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的舞美,不知高明多少倍。

——南京大学 柏昱教授

我觉得写实主义的戏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你想那个小说那么复杂,它基本上都把这个人物贯穿起来了,把小说的情节反映出来了,所以这个对于我们中国现在的戏剧界还是一个启示,就是说我们不要眼睛就看着现在前卫的艺术(当然也是需要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写实主义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原国家大剧院特邀顾问、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 钱世锦

时隔40年之后,我重新来,这个时候我已经淡出戏剧界了,我已经老了,75岁,我现在是用《静静的顿河》重新来反思我这40年创作过程当中,哪些可以学习,哪些做的不够。我没想到中国有哪个戏能和这样的媲美,它带给我很多的思索。我们在创作当中,怎么就不能有这样的一种震撼人心的史诗性巨作出现呢?我觉得今天它带给我新的意义就是这样。

——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剧作家,话剧《商鞅》编剧 姚远

我认为这个戏他在改编上,在编导上是两个词,是传神的,精神层面的表达是完全达到的,它的方式是新意的,所以我对他的改编,我用四个字,“诗意传神”。

——戏剧翻译家,戏剧学博士 胡开奇

生平未看过这般时长、这般近距的戏,犹如置身故事现场,8小时同步经历一场波澜壮阔。《静静的顿河》虽是俄国演员的俄语对白配中文字幕,却让人观之不倦,几乎无人中途退场,剧终观众掌声更赢得剧组6次谢幕。引进者钱程称,全剧展现了人类的思想光芒和艺术之美。

——作家、资深策展人、《凤凰周刊》前主编 邓康延

朴素无华的舞台上,是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场景,那么真实,那么直截了当,那么生动亲切、粗犷热情。年轻演员们非常出色,是写实主义加斯坦尼表演风格。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话剧淡化了战争,淡化了政治,将个人命运凸显在大历史背景前。普通百姓的生活在社会风暴中支离破碎,家庭和个人的灭顶之灾在宏大政治理想面前微不足道。看到最后脑子里跳出一个中国电影的名字:《活着》,泪目!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周小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