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上觀新聞;作者:張全

韓國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三分之一無業者擁有大學學位。隨着年輕人失業率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進入一所好大學的難度變得前所未有。

今天,對韓國逾50萬高考考生而言,將是決定命運的一天。當地時間15日上午8點40分,莘莘學子開啓了這場爲時8小時的馬拉松考試。他們中許多人爲高考足足準備了十幾年,未來前途盡繫於此。而整個國家也爲高考“屏住呼吸”——商場打烊,銀行關門,航班延飛,陷入沉寂的首爾宛如大選前的靜默日。

1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描繪了“靜默日”中的考生羣像,也對韓國高考“獨木橋”提出反思。全文編譯如下。

帶來好運的太妃糖

韓國當地時間週四上午8點40分,超過50萬名考生參加了他們一生都在準備的高考。“惡名遠播”的高考全稱爲“韓國大學學業能力測試”(CSAT)。這是一場八小時的馬拉松式考試。

18歲的高恩淑(音)今年首次參加高考。她說:“對我們來說,高考是通向未來的重要門戶。在韓國,上大學很重要。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花了12年時間來準備這一天。我知道有些人蔘加過5次高考。”

每年11月,高考都會讓韓國全國陷入停頓。商店打烊,銀行關門,股市延遲開市,多數建築工程暫停,飛機停飛,軍事訓練停止……整個首爾陷入沉寂。偶爾,遠處的警笛聲會打破寂靜——警察騎着摩托車把遲到的考生送往考場。

許多緊張的父母在當地的佛寺或基督教教堂度過這一天。他們緊握着孩子們的照片,按照考試的日程安排拜佛或禱告。

20歲的李金妍(音)在考入大學前參加過兩次高考。她說:“在考試前的大約一週內,我堅持早上6點起牀,這樣我的大腦才能在應考時處於最佳狀態。我一直對自己說,‘你已經努力學習了,現在你只需展示給他們看。’”

去年高考時,她記得自己大約在早上7點30分趕到學校門口。在那裏,一羣爲學長們打氣的新生齊聲唱着歌,喊着加油。他們分發一種叫“yeot”的太妃糖,因爲這種糖“粘粘的”,而這個詞在韓語中和“通過考試”發音一致,被視爲能帶來好運。

但一旦進入考區,鬧騰的氣氛就變爲肅靜。在考場入口處,檢查人員揮舞着金屬探測器,沒收了所有可能的干擾物,從數字手錶、手機、書包到書籍。

“大家都很安靜,”李金妍說,“甚至老師們也被要求穿運動鞋,這樣他們的鞋子就不會發出任何可能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噪音。”

“我想融化入地底消失”

高考試卷的產生過程也籠罩在神祕之中。

每年9月,約500名來自韓國各地的教師被選爲命題組成員。他們被送往位於江原道的某個祕密地點。他們的手機會被沒收一個月,所有與外界的接觸都被禁止。

高恩淑還記得,她曾經的語文老師事後在班上說,自己被選爲命題組成員。“當時,他告訴同事他要去旅行。一些老師甚至認爲他已經退休了。他被帶到一個祕密地點。長達一個月時間裏,他被禁止離開,甚至不能聯繫家人。”

李金妍承認她去年真的很緊張。“那次考試太難了。到韓語考試結束的時候,我害怕得不行,連最後一題都沒來得及看,全憑瞎蒙。”她拿出一張舊紙片。紙的背面滿是潦草字跡和記號。這是她去年的准考證。

一般而言,考生成績會在考後一個月在國家網站上正式公佈。但是幾乎在考試結束後不久,非官方網站上就會立即公佈考分,使考生得以比較其分數和最低錄取分數線。

李金妍就是這樣意識到自己失敗的:“當發現我的考分低於錄取線時,我的心都碎了。我覺得,自己想融化入地底然後消失掉。”第二年,李金妍第二次挑戰高考,令她欣慰的是,這次她的分數足以進入大學。

令人暈眩的“天空”

爲什麼韓國大學申請過程“壓力山大”呢?

韓國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三分之一無業者擁有大學學位。隨着年輕人失業率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進入一所好大學的難度變得前所未有。

和韓國許多年輕人一樣,高恩淑不僅僅是爲了上一所好大學,她的目標是韓國三所頂尖大學之一,即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三大名校的英文首字母排列起來,剛好是“SKY”(天空)。在韓國,“天空”被視爲哈佛、耶魯或是牛津、劍橋一般的存在。

大約70%的韓國高中畢業生能夠上大學,但只有不到2%的人能達到“天空”這一令人眩暈的高度。

“如果你想被認可,如果你想實現你的夢想,你需要上這三所大學中的一所,”高恩淑說,“每個人都根據你的學位,以及你獲得哪所大學的學位來評判你。”

從三大名校畢業,還是進入極具影響力的家族企業——“財閥”工作的敲門磚。這個國家的經濟依賴於爲數不多但規模龐大的王朝,包括LG、現代、SK、樂天以及最大的巨頭三星。

延世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東勳(音)表示:“每年,全國性報紙都會公佈,有多少大企業集團的律師、法官和首席執行官從‘天空’畢業。這讓人們認爲,如果你到了‘天空’,你就能得到一份好工作。這就是爲什麼那麼多家長和學生如此渴望去三大名校。大公司的工作機會實際上非常少。”

李教授解釋說,從韓國一般的好大學畢業,並不能保證年輕人得到一份好工作、擁有穩定的收入。求職者之間競爭非常激烈。“我從學生那裏聽到的是,現在即使你畢業於三大名校之一,找到一份工作也越來越難了,但從‘天空’畢業的人仍然比來自較低層次大學的學生更容易。當然,如果你考不進大學,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你進去,打開燈,學習”

由於韓國考生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考的結果,所以複習很早就開始了。

從四歲起,高恩淑就一直在爲今年的考試做準備。她是個自律、勤奮的學生。

“我早上七點半去學校自習。上午9點開始上課,一直到下午5點。放學後,我喫晚飯,去補習班,然後半夜回家。”高恩淑說。

補習班通過私人家教或在線輔導來複習課程。在韓國有超過10萬個補習班,有超過80%的韓國孩子、初高中生參加補習班。這是一個200億美元的行業。該國一些頂尖的名教師每年能掙數百萬美元。

高恩淑每週去補習六次數學和英語課。即使週末,她也會去學習,通常是在“私人閱覽室”或複習室學習。“私人閱覽室”一般是黑色的,專爲學生獨自學習而設計,每個隔間都被長長的窗簾罩住。

“你進去,打開燈,學習,”高恩淑解釋道。

高考一度被視爲韓國社會流動性的源泉,是貧困學生接受大學教育的一種途徑。然而,每月爲私人學費支付數千美元的壓力,正成爲貧困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李東勳等專家認爲,教育成本不斷上升也是韓國生育率全球最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爲孩子上大學做準備而付出的高昂成本,是我們經歷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質量比數量重要,父母寧願在少數孩子身上投入更多。”

歷屆政府都試圖控制補習班,這既是爲了家長的利益,也是出於學生福祉的考慮。今天,根據法律規定,首爾的補習班必須在22點之前關閉。補習班所授課程內容不得超前於課堂,學費也有上限。

但李東勳認爲,這還遠遠不夠。“問題是,即使有了這些變化,私立教育在韓國仍占主導地位。把學生送去補習學校和私人家教是很普遍的事,那些有錢的學生仍然更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

小學生都在談論高薪工作

對高考的另一個批評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巨大負擔。

在首爾工作的心理學家金泰亨(音)博士說:“韓國兒童被迫努力學習,與他們的朋友競爭。他們一個人長大,一個人學習。這種孤立會導致抑鬱,併成爲自殺的主要因素。”

從全球來看,自殺是年輕人的第二大死因,但在韓國,自殺是10歲至30歲年輕人的第一大死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韓國11歲至15歲的年輕人壓力最大。

金泰亨博士說,韓國社會要求孩子上好大學、找好工作的壓力很早就開始了。“孩子們從小就感到緊張。甚至連一年級的小學生都在談論哪份工作薪水最高。”

李東勳認爲,韓國對教育成就的癡迷,以及不斷上升的失業率,是韓國許多年輕人苦苦掙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就業機會嚴重缺乏;另一方面,學生對成功的期望值很高。我認爲兩者之間的巨大落差造成了高自殺率。同時也缺乏應對壓力的策略。”

然而,許多專家強調教育壓力並不是自殺率高的唯一原因。城市的快速發展,以及傳統的緊密聯繫的家庭結構的弱化,也是導致越來越多孤立、抑鬱和自殺的原因。

十多年來,韓國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投資廣告、設立全國求助熱線以及在精神科病房開設更多病牀等方式,來解決該國糟糕的心理健康問題。但與幾乎所有其他經合組織國家不同的是,在過去十年裏,韓國的自殺率持續上升。

政府還試圖通過允許學生以其他方式(如輔導或志願服務)獲得大學入學資格,對高考制度進行徹底改革。但高恩淑認爲,這隻會讓整個過程更有壓力:“現在有其他方法來實現高考加分,但在實踐中這隻會讓事情變得更混亂,因爲現在有更多的事要操心。我們需要樣樣都行,都取得成就,包括課外活動、志願服務、輔導和其他學校考試。”

本週末,高恩淑將知道她是否實現了翱翔“天空”的夢想,她說她只是需要控制自己的神經。

“每次我拿到模擬考試的成績,我都很沮喪。我問自己,‘我能上我想上的大學嗎?’我可能對自己的排名感到高興,但當我把自己和全國其他地方比較時,我感到害怕。太害怕了,甚至不敢讓我媽媽看。”

而對於圓了大學夢的李金妍來說,她可以滿懷信心地回顧過去。

“當我在YouTube上看到外國人試圖解答韓國高考題時,他們覺得很難。我知道在外界看來,這似乎很難,但它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可怕,”她說,“我希望外國人對我們刮目相看,而不是同情我們。”

(注: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鳳凰網國際智庫立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