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朋友喫飯得知,濤哥得了肺纖維化,快走了。

他想活,託了無數關係無數人情全國各地找肺換肺,賣房賣車已經花了300多萬,可惜還是杯水車薪。

他累了,不想再折騰了,他認命了。

生活很殘酷,吞沒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誰來保衛我們的命?光靠社保夠嗎?

這時,港險以低保費,高分紅,保障多的名號深入民心,所以不少大陸居民爲了保障和投資增值,不遠千里跑香港買保險,掀起一波又一波港險熱。

今天客觀真實不吹不黑,來說說真實的港險到底是什麼樣的,面對CRS全球徵稅,裏面有什麼風險有什麼坑。

中港保險對比

客觀地說,香港保險是不錯,但也絕對不是說是想網上很多人吹得那麼誇張。具體類型如下。

意外險

是遭受意外而獲得賠付的險種,一般配置大陸保險公司就足夠,沒必要買港險,除非你經常出國。

醫療險

這是生病去醫院的花費的費用賠付險種,因爲把大陸醫院的醫療材料寄送到香港認證非常麻煩,這部分也沒必要配港險。

由於90%的內地人會來香港都會買重疾險和分紅壽險。

下面就重點說下這兩個險種。

壽險

以保險人生命作爲投保的險種, 分爲定期險和終身險。

定期主要功用是規避風險,比如家裏車貸房貸共有200萬,那麼最好就給家裏頂樑柱買200萬保額的定期,如果他真的發生不測,家裏不會遭受致命性打擊。

終身就有點投資理財分紅性質了,投保數年後,能拿幾百萬保額,可以作爲養老,子女教育,個人投資等等。

因爲對重大疾病的恐懼,在大陸人購買香港保單中,重疾險佔了絕大部分。

賠付方面

在大陸,重疾險多數作爲附加險,意味着人病死才能拿到保費,非病死亡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不予賠付,直接終止保單。

這方面港險有優勢,因爲有分紅屬性,實際重疾賠付可能會大於保額,前提是沒有發生輕症理賠。 而且你可以拿着這筆錢來治病,也可以去旅遊買房。

病種數量上,內地有優勢,105種重大疾病,原位癌,輸血感染艾滋這些也會賠,而且輕症豁免保費。

高發的25種重大疾病,兩地差距不大,定義相似居多。在一些重點病種,比如”甲狀腺癌“,內地是重大疾病,香港是輕症理賠,差距80%保額。

對於“腦中風”“腎衰竭”“腦炎後遺症”這些病,內地大都需要180天的理賠等待期,而香港重疾保單普遍沒有這個要求。

但是對於“主動脈手術”“良性腦腫瘤”內地理賠更寬鬆,免責更少。

在港險中,不吸菸人羣比吸菸人羣的保費便宜很多,在大陸險則沒這個差異,所以也造成了港險保費比陸險便宜的感覺。

儲蓄險

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買儲蓄險,利率高分紅高,在孩子長大後拿出來做教育基金,算是一種長期投資。

總體來說,港險和大陸險的區別如下。

香港保險的真正優勢

保單分紅更多、保額更高

香港保險可以通過複利滾存的紅利收益,來增加保額。投保的時間越長,保額會隨之增高。

全球理賠

香港保險的理賠定點醫院是全球範圍的,也包括內地醫院。

內地保險很多都是要求內地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大多不包括國外醫院。

資產配置金融屬性

資產的全球化配置是大趨勢。

近期人民幣在持續走低,破近十年以來記錄,而香港的保單可以用美元和港幣計價,分紅的貨幣單位也是美元,這些分紅可以累積到重疾保額中。

這方面不多說,懂得自然懂。

香港保險的真實劣勢

香港保險,有不少不爲人知的祕密,裏面的水真的很深。

投資回報,分紅本質

港險分紅的本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分紅險計劃書就好像商業計劃書,可信度低得驚人。

不少港險經紀人會忽悠你港險收益多高多賺,有些不要臉的更是把收益吹到了8%,但實際上他只算了收益,沒有算上保費,利息,通脹,匯率等成本。細算下來,很多險種只能大致保本,有的甚至還會虧。

分紅險的分紅來源只有一部分來源於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還有一大部分是費差和死差,能到你手裏的,有一半就不錯了。

以港險分紅保單爲例,保單的現金價值分爲保證和非保證兩部分,非保證部分是不確定的,保險公司並不會100%做到分紅履約。

地下代理,血本無歸

在網上你會看到很多介紹香港保險多好多好,有什麼優惠折扣,可以在國內幫你辦理香港保險,然後末尾附上聯繫方式的人。

這些人是妥妥的騙子!很可能收了你的錢後,就人去樓空。

購買香港保險時,投保人必須親自到香港辦理手續,同時提供入境記錄,還需錄製視頻作爲投保證據,否則保單無效。

還有些港險代理急功近利,把本來需要長期供款的投資保險包裝成爲短期理財產品, 隱瞞客戶的健康問題,最後造成理賠糾紛,保單失效,導致大陸客戶損失嚴重。

理賠難

訂立保險合同, 投保人要針對保單告知自己情況。

內地保險實行有限告知,問到的才說,不問可以不說。就算以後被查出來保險公司也要賠。

香港保險則是無限告知, 投保人必須告知所有身體所有狀況,否則保險公司不賠付。

但是問題是,對於普通大陸老百姓,不可能都懂每個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舉個例子,小王在投保港險時沒告知曾經胸悶拉肚子,如果得了胃癌,就會被港險拒賠。

而且,真得病需要理賠時,手續相當繁瑣,比如,你要去拿港險理賠金,就要涉及兩地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和醫療費用的核算的不同;必須通過律師辦理法律文書等。

香港保險在條款上對投保人沒有保護,如果發生保險糾紛,香港保險公司具有極大話語權,他們不賠就真的不賠,打官司也沒用。

一位大陸客戶爲其孩子投保一款重疾港險,在被確診爲白血病後,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理由是“孩子曾經住院”’。

匯率損失

七年內港幣與人民幣兌換跌幅達40%,如果你買港險,相當於本金虧損40%,

並且港幣與美元掛鉤,現階段美元漲,若隨後美元貶值,將直接影響長期保單的現金價值及年收益率。

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中港兩地法規體系不同,去香港簽單,一旦發生糾紛,要香港的司法機關介入,不受內地法律保護的。請律師也只能請香港律師。

香港律師費用高得嚇人,資淺律師3000港幣/小時,資深律師5000港幣/小時。關鍵是,人家未必接你的案子,而且你還要算上交通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諸多成本

退保虧

每個月的保費成千上萬甚至數萬,萬一哪個月手頭緊沒有錢交保費怎麼辦?

香港保險的寬限期只有30天或者31天,而且要需要支付高額利息,

如果投保前三年要退保,那是一分錢也拿不到。

續保難

因爲國家政策收緊,港險續保費變成了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情。

銀行轉賬難

2016年,中國發佈政策,銀聯卡不能購買有投資分紅性質的境外人壽保險,其中就包括香港壽險和重疾險。

所以香港保險續費只能通過香港本地銀行信用卡,但這會涉及CRS徵稅,下面會講到。

並且今後如果要獲得港險的理賠或者分紅,內地銀行不接收這筆款項,你同樣拿不到錢。

已經購買了香港保險的大陸居民陷入無法用銀聯繳納保費,也拿不到保費的困境。

現金付保費麻煩

香港保險公司在內地是沒有分支機構,銀行劃賬不行,你就必須拿現金去香港交。

香港海關近日宣佈,攜帶大量現金過境需要向香港申報,違者會被重罰或者監禁。

現金交保費只能解決小額保險的交費問題,一旦遇到大額保單的高額保費,就要往返內地和香港多次,比原來更折騰,如果保單要一次性繳納高額保費的,就更做不到了。

CRS與香港保險

2018年9月1日起,中國加入CRS,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換跨境賬戶信息,其中就包括香港。

在香港擁有金融資產和銀行賬戶的大陸稅務居民都將成爲CRS的查詢對象,其中的金融資產就包括香港保險。

大陸居民在香港購買了大額的投資分紅保險,那麼他的保單信息就屬於CRS下的金融賬戶,其個人信息以及賬戶收入所得會被香港金融機構收集並上報香港相關政府部門,並與中國相關政府部門進行信息交換,並可能溯及既往。

也就是說,你所有的香港金融資產信息,國家可能都會知道。

綜上所述,香港保險適合想要配置全球資產,有香港賬戶經常出國,並且有途徑消化資金的高淨值人士。

財力精力有限的普通老百姓還是慎重買港險,特別是公務員,國企員工,學校機關單位公職人員等等,至於爲什麼,不多說了。

米宅海外團隊緊跟政策研判趨勢,參加金融論壇保險峯會,得出第一手資料.請持續關注米宅海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