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唏噓!"中國唯一私人港"淪爲債務黑洞,負債高達667億!銀行、券商、基金全都中招,激進擴張耗盡家底)

拖欠債務陷入破產重整境地的丹東港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召開的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室,對丹東港重整計劃(草案)進行了表決,通過公開招募和定向邀請等方式,最終確定招商局集團旗下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主導丹東港集團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負債667億的丹東港的倒下,背後拖累了銀行、信託、基金、券商和金融租賃等一大批金融機構。

更令人意外的是,丹東港作爲我國大陸岸線最北端東北東部地區的唯一出海通道,被譽爲“不凍良港”,卻並非如其名是外界認爲的地方政府旗下融資平臺,而是“中國唯一的私人港口”,實際控制人爲遼寧神祕富豪王文良,這家著名不良港是如何變爲私營企業,又是如何一步步淪陷的?

負債高達667億

實際上,丹東港在2017年就曝出公開市場債務違約,迄今已經兩年多,由於牽涉債權和機構衆多,每一次涉及償債的新進展都備受外界關注。

據遼寧省黨報《遼寧日報》消息,丹東港系企業破產重整取得了新進展,在11月27日,在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召開的丹東港系企業第三次債權人會議上,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了表決。

重整計劃(草案)顯示,管理人已於2019年10月31日與招商局集團旗下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重整投資協議,該協議將待重整計劃批准等條件滿足後正式生效。

2017年10月,丹東港多隻債券違約以來,衆多機構被牽連進來,先來看一組簡單的梳理:

中國進出口銀行申報債權74億元

丹東銀行申報債權59億元

中國銀行丹東分行申報債權26億元

建設銀行申報債權近19億元

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申報債權近13億元

中信理財之共贏天天快車申報債權2.6億元

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理財產品申報債權2.4億元

招商銀行理財產品申報債權近7億元

錦州銀行“7777”-創贏1204期理財產品申報債權1.6億元

萬向信託申報債權23.5億元

國投信託.鴻雁1774號單一資金信託計劃申報債權近13億元

外貿信託匯鑫56號結構化信託計劃等申報債權亦數億元

中加基金中加豐益9號、中加豐澤21號資管計劃申報債權1.4億元

萬家基金萬家-廣發1號資管計劃申報債權1.2億元

華融旗下的蕪湖華融資本創譽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創榮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共申報債權38億元

上海合晟資產旗下十多隻基金持有丹東債券總規模超過10億元,乘晟純債一號私募基金申報債權規模達6.27億元。

長安基金-浦發銀行-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計劃持有規模近1.5億元

金元順安基金-寧波銀行-國海證券申報債權1.8億元……

據《證券市場紅週刊》報道,相關債務文件顯示,截至今年10月中旬,丹東港系企業債權申報總金額1110.83億元,其中已確權金額279億元,經管理人審查但未經法院確權的債權229億元,因工程未竣工結算、涉未決訴訟等客觀原因暫緩確定的債權136億元。除去不予確認+覈減的467億元債權申報外,丹東港系企業負債667.18億元。

丹東港債權覈查表顯示,其債權人中包括多家銀行、信託、金融租賃公司、基金、券商等機構。

其中,銀行系債權人中,中國進出口銀行申報債權74億元,丹東銀行申報債權59億元,工商銀行丹東分行、交通銀行丹東分行申報債權均爲44億元左右,中國銀行丹東分行申報債權26億元,建設銀行申報債權近19億元,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申報債權近13億元,營口銀行、光大銀行、貴陽銀行等申報債權也在數億元以上。

另外,多隻銀行理財身影也閃現:招商銀行理財產品申報債權近7億元,錦州銀行“7777”-創贏1204期理財產品申報債權1.6億元,工商銀行深圳分行理財產品申報2.4億元,中信銀行中信理財之共贏天天快車申報2.6億元;信託公司中,萬向信託申報債權23.5億元,國投泰康信託鴻雁1774號單一信託申報債權近13億元,對外經貿信託發行的匯鑫56號結構化信託計劃等申報債權亦數億元。

同時,由於丹東港還發行了多隻債券,目前違約的債券多達7只,總餘額80億元。

其中,知名私募上海合晟資產持有債券規模較大,旗下的十多隻基金持有丹東債券總規模超過10億元,如乘晟純債一號私募基金申報規模就高達6.27億元。

而除了私募,公募踩雷的也不在少數。萬家基金旗下的萬家-廣發1號資管計劃申報債權1.2億元,中加基金管理的中加豐益9號、中加豐澤21號資管計劃申報債權1.4億元,長安基金-浦發銀行-深圳平安大華匯通財富管理公司申報債權近1.5億元,金元順安基金-寧波銀行-國海證券申報債權1.8億元,諾安基金旗下的諾安聚利債基、諾安策略精選共申報債權近億元。

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旗下蕪湖華融資本創譽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創榮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共申報債權38億元,華融金融租賃申報債權2億元。

此外,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也“踩雷”丹東債,金額達到4000多萬元。

金融類普通債權按7:1轉股

破產重整,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亦是不得不接受的結果,那麼償債比例如何則是它們最關心的問題。

據瞭解,目前丹東港系企業資產將分爲港口產業資產和臨港產業資產兩大板塊,其中,遼寧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擬根據投資協議的約定出資40.1億元收購港口產業板塊81.7%的股權,港口產業板塊剩餘18.3%的股權由債權人持有;臨港產業板塊的股權全部由債權人持有,後續可根據重整計劃及重整投資協議的規定將5億元投資款入股港口板塊,提高債權人對港口板塊的持股比例。

最終丹東港的龐大債務要如何化解?答案是擬對30萬以下的小額債權人現金清償,其餘的則採取打折和債轉股形式。

根據重整計劃(草案),有財產擔保債權人每家30萬元(含30萬元)以下的部分全額現金清償,超過30萬元的部分留債延期清償(不超過40億元)或按照1:1以股權進行抵償;普通債權人每家30萬元(含30萬元)以下的部分全額現金清償,超出30萬元的部分,其中,金融類普通債權和機構債券類普通債權按照7:1比例以股權進行抵償,個人債券類普通債權和經營類普通債權按照10%的比例進行現金清償。

回溯以往,根據債權人的申請,丹東中級人民法院於2019年4月4日依法裁定受理丹東港集團、丹東老東北農牧公司等關聯公司重整案;2019年5月,破產管理人發佈招募公告,向全國招募並定向邀請重整投資人,僅有招商局集團下屬企業遼寧港口集團作爲意向重整投資人蔘加丹東港集團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招商局集團在東北的又一佈局,此前招商局集團相繼完成了對營口港和大連港的投資佈局,此次招商局旗下遼寧港口集團出資40億元獲得丹東港港口產業板塊81.7%的股權。

丹東港不是地方政府“親兒子”

丹東港聲名在外,處於東北亞的中心,是我國東北東部地區唯一出海通道,被譽爲不凍良港,也是“中國唯一的私人港口”。

回溯以往,丹東港集團成立於2005年,前身是遼寧省政府和丹東市外貿局批准的中外合資企業,由丹東港務局、美國紐約港務發展公司、美國羅森全球投資公司、日林建設集團(簡稱“日林集團”)共同出資設立。

後續,經過多次增資和股權轉讓,王文良通過Venture Logistics Limited和裕點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丹東港集團(香港)70.3%的股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丹東市國資委僅持有20%股權,其餘爲5%以下小股東。

這也意味着,隨着股份縮水,儘管丹東港仍然披着地名,但是已經不再是丹東市國資的“親兒子”,外部的主要支持依賴自然人王文良。

1

據瞭解,丹東港集團現轄大東港和浪頭港兩個港區,現有生產性泊位28個,其中大東港區22個,包括散雜貨、客滾、集裝箱、煤炭、糧食、多用途等泊位,泊位等級爲0.1萬噸至10萬噸級,年規劃吞吐能力達到10,000萬噸以上。

丹東港處於環渤海區域的遼寧沿海港口羣之中,所在區域還包括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和錦州港、盤錦港、葫蘆島港等,主要服務於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

丹東港的巔峯期在2016年。根據天風證券數據,2016年,大連港、營口港、丹東港和錦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分別爲42873萬噸、34702萬噸、15788萬噸、8950萬噸,即在遼寧沿海港口羣中,丹東港僅次於大連港和營口港,是所在地區重要港口。

憑藉着港口的良好經營業績,王文良多次登上富豪榜,2016年2月胡潤研究院發佈《2016胡潤中國富豪榜排行榜》,王文良憑藉130億元的資產位居第220位,是遼寧排名第四的富豪。

2016年由盛轉衰

在多種因素影響之下,2016年成爲丹東港和王文良的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2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在分析丹東港違約研報中指出,由於丹東港經濟腹地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上述地區經濟持續增長的態勢,對丹東港的貨物吞吐量增長至關重要。而近年來,東北三省經濟下滑明顯,尤其是遼寧省GDP2016年呈現負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進出口呈現疲態。

同時,丹東港所在的遼寧省,在2016年發生了備受關注的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 2016年7月,國開行發佈的東北特鋼相關債券持有人會議,媒體披露投資人提請國開行的議案草案中提及《關於提請證監會、銀監會、發改委暫停遼寧省及企業融資並倡議所有金融機構全面停止購買遼寧省政府及遼寧地區債券的議案》,引發市場熱議。

事後,儘管國開行澄清表示不具備提起議案的職能和權利,但是上述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對東北地區包括丹東港在內高負債企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更糟糕的是,丹東港實際控制人王文良2016年捲入了當地官場賄選案件,成爲壓垮丹東港的最後一根“稻草”。

後續,王文良辭去丹東港總經理職務,繼續擔任董事長。儘管丹東港極力強調,該公司實際控制人高級管理人員正常履職,但曝光的事件牽動了市場緊繃的神經。

最終,丹東港的債務危機在2017年洶湧襲來。2017年10月30日丹東港發行的“14丹東港MTN001”出現實質性違約,然而,這對於丹東港的債權人來說,這只是開始。

此後,丹東港另外的幾隻債券“15丹東港PPN001”“15丹東港PPN002”“15丹東港MTN001”也相繼出現兌付困難。2018年3月10日,本應於當日兌付本息的5年期“13丹東港MTN1”,由於丹東港集團未能籌集足額償付資金,再一次構成實質性違約,丹東港合計7只債務違約金額達到79.5億元。

據丹東港披露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末,丹東港賬面資產總額602億元,負債總額416億元,負債率69.1%。

而實際上,在利潤率下滑和行業景氣度下降之下,丹東港還選擇激進擴張力挽狂瀾。

丹東港規劃於2020年建成吞吐量2億噸,在泊位工程、填海工程、鐵路建設和擴建工程、冷鏈物流工程、倉儲設施工程等領域均有巨大投資,年均投資支出均在50億元以上。

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丹東港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量爲21.86億元、32.81億元及36.88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量爲52.74億元、57.04億元和42.63億元。意味着,儘管丹東港經營業績獲取現金流能力較強,但是難以滿足大手筆的持續流出的現金需求。

孫彬彬分析,在宏觀經濟下滑、遼寧省投融資環境惡化以及丹東港集團在港口業中非主導性定位,說明該公司在天時地利均不佔優勢,真正導致公司陷入困境的是在不利的外部環境中逆勢而爲,用高槓杆的運營模式激進投資擴張,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帶來不利影響,不考慮自身侷限而盲目擴張,只會變成經營負擔,耗盡企業“家底”。

同時,作爲民營企業,實際控制人涉及負面事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此,孫彬彬表示,對於債券市場的投資者,除了要高度警惕民企的實際控制人風險,及時跟蹤企業財務狀況外,還要關注企業投資發展戰略,從更高視角和格局研判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