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說,縱觀薩達姆在臺上的24年期間,他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建設國家的事,對於提升國家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功績更是乏善可陳,反而是爲了其個人的野心,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將伊拉克拖入了戰火之中。可以說,正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和發動戰爭的行徑,將曾經繁榮富裕的伊拉克拖入了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境地,隨着伊拉克境內的矛盾愈發尖銳,即便是2003年美國沒有發動推翻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人的生活也不會因此好到哪兒去。

這個說法簡直太高看薩達姆了。
如今的伊拉克是什麼局勢?距離美國推翻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戰爭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之久,美國大軍依然在伊拉克駐紮,伊拉克境內的硝煙戰火卻從未停息,恐怖襲擊和民間軍事武裝的衝突不但沒有熄滅,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不斷逃往歐洲的中東難民中,也永遠有伊拉克人的身影,無論是從生活還是治安上看,已經脫離薩達姆統治17年之久的伊拉克,仍然是世界上最混亂的地區之一。
如今的伊拉克,不但國內環境一團糟,國際地位更是一落千丈,那麼,伊拉克如今的近況,是不是證明了薩達姆所說的:“沒有我的伊拉克,將一文不值”呢?
薩達姆的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因爲最起碼,如今的伊拉克與薩達姆實際伊拉克的最大區別就是:如今的伊拉克甚至連主權都無法保全。某種程度上說,如今的伊拉克政府其實就是美國控制的傀儡政府。
因此,從國家的意義上看,即使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再糟糕,他也是伊拉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依然是伊拉克人自己做主的國家。而現如今,伊拉克直接被國外大軍駐紮和控制,確實比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更爲糟糕。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就是令人懷念的。
事實上,薩達姆並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來多少和平和富強,反而因爲他的野心,不斷帶來戰爭的傷痛和災禍。
位於兩河流域的伊拉克,可謂中東地區名副其實的天選之地,如同絕大多數中東國家一樣,伊拉克人民擁有極爲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最爲難得的是,它還擁有其他中東國家所沒有的珍貴資源——水資源。
兩河流域不但給予伊拉克人民極爲豐富的淡水資源,而且,兩河流域澆灌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使得伊拉克人民擁有着肥沃的土地。可以說,淡水、耕地、石油均不缺的伊拉克,一直是中東地區條件最爲優越的國家。
所以,自1932年伊拉克取得獨立之後,伊拉克的經濟就在石油的助推之下有了迅猛的發展,尤其是二戰之後,伊拉克的經濟發展更爲迅速。到1979年時,伊拉克已經成爲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當時,伊拉克人民的生活之幸福,即便是今天的我們看來也是十分令人羨慕的:當時的伊拉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3000美元,伊拉克所有的國民都可以享受免費的醫療,伊拉克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免費的義務教育。
可以說,得益於當時國際油價的瘋狂上漲和伊拉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照這樣發展下去,伊拉克復興的巴比倫之夢幾乎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上臺成爲伊拉克總統。新上臺之後的薩達姆迅速展露出自己勃勃的野心,他顯然不滿足於伊拉克平穩的發展速度,伊拉克現有的國土也遠遠無法滿足他內心的規劃。
因此,在成爲伊拉克最高領導人的第2年,薩達姆就率領伊拉克展開了對於近鄰強敵伊朗的戰爭,兩伊戰爭就此爆發。從此,曾經繁榮富裕的伊拉克,陷入了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在這場慘烈的拉鋸戰之中,兩伊雙方有超過100萬的軍人和平民死亡,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更超過了5000億美元之巨,曾經無比富裕的伊拉克也因此元氣大傷:伊拉克的石油產量不足戰前的1/5,伊拉克當時的外債高達800億美元。
可以說,經過8年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人除了慘重的傷亡和廢墟般的國土之外,幾乎一無所獲。伊拉克人曾經富裕的生活條件,也因爲薩達姆的戰爭行徑徹底被斷送。
但即便如此,薩達姆依然沒有停下自己的野心。兩年之後,薩達姆再次將刀鋒指向了他的鄰國科威特,並迅速將科威特吞併。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刻,居然有國家敢公然吞併另一個國家,薩達姆的這一行徑震驚了全世界。
隨即,在美國牽頭之下,聯合國迅速通過決議,美國在海灣地區集結大軍,沙漠行動正式開展。面對擁有帶代差般優勢的聯軍,薩達姆的百萬大軍根本無還手之力。十幾天之後,戰敗的伊拉克被迫無條件接受了安理會的12項決議。
其實,對於大多數伊拉克民衆而言,沙漠風暴由於極爲迅速,他們受到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但是,真正影響他們的卻是在軍事行動之後的聯合國661號決議。因爲根據這項決議,在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的同時,伊拉克開始被實施全面制裁。
從此之後,僅靠石油資源就可以過上極爲富裕生活的伊拉克,陷入了空前的低谷。曾經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的伊拉克人民,一下子跌到了僅僅維持維持溫飽的問題,而這,也還要靠聯合國搞的石油換食品項目。
而且,由於聯合國的全面制裁,伊拉克的經濟也開始變得極爲糟糕,而反映到伊拉克人民面前的則是:他們開始大量失業,失去工作和曾經優越的生活條件,即便是有工作的,收入也開始銳減。
這種生活,伊拉克人民一直維持到2003年,在此期間,不甘心寂寞的薩達姆爲了鞏固自身的權勢,發動了鎮壓國內反對派的軍事行動,甚至喪心病狂地使用了化學武器。
就這樣,伊拉克民衆高壓、貧窮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03年。最終,在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爲由之下,聯合多個國家對於伊拉克展開了軍事行動,將薩達姆推翻,並在2003年12月13日在抓獲了薩達姆。
可以說,縱觀薩達姆在臺上的24年期間,他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建設國家的事,對於提升國家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功績更是乏善可陳,反而是爲了其個人的野心,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將伊拉克拖入了戰火之中。
最爲糟糕的是,薩達姆的能力顯然無法匹配他的野心,他對外發動的數次戰爭之中,幾乎沒有一場勝利的,本以爲速戰速決的兩伊戰爭打了8年,伊拉克人元氣大傷後,又自以爲是的吞併科威特,卻沒想到遭到了幾乎全世界的反對。
可以說,正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和發動戰爭的行徑,將曾經繁榮富裕的伊拉克拖入了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境地,隨着伊拉克境內的矛盾愈發尖銳,即便是2003年美國沒有發動推翻薩達姆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人的生活也不會因此好到哪兒去。
因此,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人固然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伊拉克人之前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更不意味着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是值得人們懷念的。
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確實不值一文,但是,有薩達姆的伊拉克顯然也算不上多麼值錢。對於大多數伊拉克人而言,這兩種生活不過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善。現在的生活伊拉克人不喜歡,高壓恐怖貧困的薩達姆時代,顯然也沒有什麼值得懷念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