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道不盡的邕江美

一碧邕江穿城而過。水清岸綠、碧水繞城,市民與東盟友人的歡聲笑語傳入耳畔,先進的利民技術走進千家萬戶。

東鄰粵港澳、南濱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這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穿越千年的母親河邕江蜿蜒流向遠方,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裏交相輝映,民族風情與國際文化在這裏和諧共生。

60年來,邕江好似一幅流動不息的畫卷,悠悠訴說着“中國綠城”品質升級的發展變遷,演繹着科技創新不斷造就壯鄉傳奇的精彩瞬間,綻放着南寧從邊陲小城向南國明珠嬗變的奪目光彩。

魅力邕江:千年河道展露新顏

邕江之美,美在發展,美在品質升級。

提起兒時的邕江記憶,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韋傑鵬眉頭緊蹙。那時邕江污染嚴重、兩岸發展極不平衡,民間甚至流傳着“寧要江北一間草房,不要江南一座新居”的戲語。

20世紀70年代開始,邕江治理成爲南寧城市建設的重要構成,先後經歷了修建防洪大堤、整體提升和綜合整治三個階段。2015年7月,南寧全面啓動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工程。“工程集防洪、飲用水源保護、通航能力提高、水質改善提升、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市民休閒景觀建設於一體,目前已完成兩岸景觀工程建設57公里,護岸工程建設69.73公里,兩岸綠道已貫通136公里,建設進展已接近尾聲。”韋傑鵬表示。

從空中俯瞰,一幅全新的、以邕江爲軸的南寧城市空間圖徐徐展開:千年河道展露新顏,“百里秀美邕江”芳容初現;一江兩岸十八園,市民觀光、健身場所越來越多;從老城區到五象新區、龍崗新區,“再造一個新南寧”正從藍圖變爲現實。

這幅新圖的繪畫者,巧妙地將“治水、建城、爲民”融進南寧的發展長河中,原來依江而生的濱江老城正向一江兩岸的現代化大都市轉變。“我們堅持‘治水、建城、爲民’的城市工作主線,不斷推進綠城品質升級,新區、舊區聯動打造,江南、江北共同提升,城市發展空間不斷拓展、城市宜居魅力不斷彰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南寧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文軍說。

活力邕江:科技創新激起一江春水

邕江之美,美在創新,美在活力迸發。

沿江而上,邕江支流心圩江畔,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坐落於此。

走進園區的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各項“黑科技”爭相展示着“南寧智造”的魅力:捷佳潤公司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是一款“種田神器”,輕觸按鈕,滴灌、噴霧、施肥自動開啓;咪付公司採用低功耗藍牙技術,自主研發互聯網票務平臺,在手機上可實現每筆不到0.2秒的安全快捷交易;七三科技公司研發的“所見所得—智慧課本”依託增強現實技術,通過APP掃描圖像即可呈現三維立體效果,同步實現智能解說、構件展示、三維動漫等功能。

在南寧中關村信息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綜合部職員楊江琳眼裏,園區裏的高科技實用便捷: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鐵都要用到“咪付過閘”;“種田神器”已服務廣西區內外及東盟國家40多萬畝土地;“智慧課本”即將走進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課堂。

 “運營兩年多來,基地已引進47家行業重點企業,入駐孵化80個創新團隊,初步形成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科技服務四大產業微集羣,加快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推動本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南寧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耕表示。

科技創新,激起南寧發展的“一江春水”,展示出古老邕江的青春活力:科技進步對南寧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7%,南寧已奪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七連冠,與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技術合作交流,正融入全球創新高端體系。

潛力邕江:綠城之韻綻放國際舞臺

邕江之美,美在融合,美在開放合作。

漫步南寧街頭,一朵巨大的“朱槿花”盛開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屋頂。朱槿花是南寧市花,花大色豔,生命力旺盛。這朵“朱槿花”有12片花瓣,意喻世居廣西的12個主要少數民族團結友好、和睦相處,它與依山隨勢而建的會展中心連爲一體,成爲南寧的標誌性建築。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是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地。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賦予這座城市新的功能“南寧渠道”,搭建起一條中國與東盟之間政治、外交、經貿、人文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渠道。

互市口岸今日交易額、今日參與邊民數、實時邊民交易訂單……在中國-東盟信息港智能展示中心的藍色大屏幕上,中國-東盟邊貿結算信息服務平臺上的數字和信息實時滾動。

中國-東盟信息港是一個由海量數據信息構建的中國與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始建於2014年9月。據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合作部總經理李瑩介紹,廣西圍繞南向通道國際貿易物流,目前已基本建成三大聯動的信息平臺:南向通道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中國-東盟經貿大數據平臺和南向通道“單一窗口”國際合作平臺。這些平臺的建設,將進一步暢通“南寧渠道”。

開放合作,讓綠城之韻綻放在更廣闊的國際舞臺,讓世界看到了南寧發展的無限潛力。“南寧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上下功夫,提升‘南寧渠道’影響力,已由昔日祖國的邊陲城市,變身爲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張文軍說。

來源:光明日報,配圖綜合於南寧日報、南寧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