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安石变法时,采用的是同步推进的办法,各项新政全面推开,反对者众多,此起彼伏,客观地分析,这些新法都是好政策,对国家有利,但伤害了部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他们想尽办法要废除新法,以后形成了新法与旧法的两派互相斗。而王安石变法时,地主阶级变成了保守力量,严重缺少活力,像一个人进入老年,无法接受新法,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奶酪。

历史上有名的变法往往是极其艰难,有的变法者会付出巨大的牺牲。著名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有些相似,都得到君主的大力支持,而结局却相反。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帮秦国成为真正的强国,加速了历史的进步。而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却没有成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具体情况。秦国在当时并不强大,其他国家已经出现了变法,秦国处于不能再等的情况下才毅然决定变法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当时的变法核心思想是废除井田制,由过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变为土地私有,鼓励耕种,重奖战功,提倡法家,否定儒家。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变法分为两阶段进行。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为以后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王安石变法时,北宋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经济上首次出现了赤字,朝廷有大量的冗员,许多开支让政府负担过重,土地集中,导致许多农民无地可耕,军人多而不精,军费开支极高。宋神宗登基后,重用王安石,变法是从农业和军事两大领域着手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加强了农业生产,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朝廷的收入。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并节省了费用。宋神宗去世后,新法几乎被全盘推翻,变法失败。
对比两次变法,我们发现以下因素是导致这两次变法成败的原因。
一是历史背景不同。商鞅变法时,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地方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其他国家实行的变法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效果,这一切都促使秦孝公坚定支持变法。而王安石变法时,地主阶级变成了保守力量,严重缺少活力,像一个人进入老年,无法接受新法,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奶酪。反对派实力极强,宋神宗经常出现左右为难的境地,他既想变法,又怕变法激起社会动荡,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甚至还罢免过王安石的职务。用现在时尚的说法是阶层固化严重,利益藩篱极其牢固。
二是具体操作步骤不同。商鞅采取了渐进式变法,分两个阶段,先易后难,让大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为了树立公信力,用“立木为信”的办法向公众展示其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带动百姓支持变法,都享受到新法的利益,形成良性循环。王安石变法时,采用的是同步推进的办法,各项新政全面推开,反对者众多,此起彼伏,客观地分析,这些新法都是好政策,对国家有利,但伤害了部分保守派的利益,因此他们想尽办法要废除新法,以后形成了新法与旧法的两派互相斗。
三是不同的思想交锋论证方式。商鞅变法前,先进行了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变法的利弊辩论得一清二楚,这样迅速统一的思想,然后再开始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前,并没有进行大讨论,但新法推行后,不停地争论极大阻碍了变法的推进。该讨论时,不讨论,该撸起袖子加油干时,又开始争吵起来后来演变为党争,已经不是讨论新法利弊,是借这个话题形成两派,互相拉帮结派,下边人被迫站队,内耗严重。
这三点原因很有启示性:任何改革要成功,先要进行充分讨论,越早讨论清楚,越能避免各种偏差;变法要分几步走,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要抓住历史机遇,有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来了就珍惜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