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廣東省東北部的河源龍川縣,在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的一個創新工作室,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建築模型、黨徽、花瓶、桌子、椅子等,而這些物品均是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

在距離該創新辦公室不遠的基地一角,一棟7.2米高的雙層辦公樓與周邊建築有些不同。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棟建築的牆體外部有明顯的分層,是一層一層疊加建成的。

這是不久前中建二局利用3D打印技術完成的原位“輪廓工藝”3D打印雙層建築。

建築行業引入3D打印技術已有先例,但大部分需要“拼裝”,工廠打印出能夠組合拼裝成形的各種建築構件,然後搬運到建築所在地進行拼裝。與已有的3D打印建築不同,它的特殊之處在於,這是一棟在現場直接將主體打印成形的建築,無需二次拼裝。

12月3日,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棟3D打印辦公樓牆體是螺紋狀,由像麪條一樣的水泥混合物橫向層層壘起,每根“麪條”都緊密結合。有點像毛坯房的水泥牆體,摸上去粗糙卻堅實。

現場幾位工人正在爲這棟3D打印辦公樓的牆體填充,簡單裝修後便可以使用。根據中建二局規劃,該辦公樓將來不僅會被作爲示範性工程來展示,還將用做車間辦公室,最早明年2月使用。

30小時一層樓

今年上半年,蘇鎧接到“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廠房辦公樓3D打印項目”施工任務的時候有些興奮。蘇鎧是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負責上述3D打印建築的施工工程。“原來聽過3D打印建築,但從來沒有接觸過,接到任務後第一時間就去相關網站搜索了所有有關3D打印建築的信息。”

該項目是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立項《建築3D打印技術及應用示範》課題任務指標之一。任務書要求完成兩層200平米的建築打印示範,所有牆體和柱體採用3D打印技術完成,梁板採用疊合樓板。

作爲該項目的施工總工,蘇鎧不僅需要配合項目研發中心把握施工進度,還需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中建二局廣東建設基地辦公樓內有一個青年創新工作室,專門供蘇鎧團隊頭腦風暴來討論施工過程中的棘手問題。

“基本一週有一次固定的討論會,遇到問題再隨時討論。”蘇鎧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創新工作室內的白板就是用來記錄問題和好想法的。

12月3日當天,記者看到,白板上寫着“打印過程中遇到的問題;3D原位打印突破的技術難點;下一步工作及3D打印技術推廣計劃”等工作室近期總結。

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和嘗試後,3D打印廠房辦公樓終於落成。建築面積約230平方米,分爲上下兩層,一層高3.5米,二層高3.3米。打印部分爲牆體和構造柱。“建造速度很快,打印機完成佔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的一層樓用時不到30小時。”蘇鎧介紹,由於3D技術打印房屋全部使用機械自動化操作,可節省至少一半的人力成本。

而在建築材料方面,該項目也進行了“創新”。“在3D打印建築時,打印頭通過一圈一圈連續噴吐打印材料,經過層層堆積建造牆面。但是如果下層混凝土砂漿凝結慢,沒有形成足夠的硬度,就無法支撐上層材料的重量,導致牆面變形甚至垮塌;如果凝結太快,又會出現和上層材料的黏合問題。但是,混凝土的水化時間是定的。後來,我們發現要控制水分蒸發的速度。所以在一般的混凝土砂漿中添加了外加劑,解決了這一問題。”蘇鎧介紹說。

接下來,該技術將被用於深圳規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項目——長圳項目。“長圳項目的部分配套設施我們可能會採用3D打印技術。”蘇鎧介紹,先用在配套設施這種低層的建築上面,再一步步推廣。

顛覆腳手架時代

無需磚瓦、木材、施工隊,以及搭建好的鋼筋架,無需長時間人工加班,利用3D打印機就能造出心儀的房子。

就像蛋糕師用奶油裝飾蛋糕一樣,3D打印按照路線將“油墨”澆到規定區域,一層一層建房子。

“3D打印建築的基本原理與一般打印機一樣,要有打印機體、噴頭、油墨、紙張。”中國建築技術中心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長助理霍亮介紹說,如果把建築四周搭建的金屬框架視作打印機的機體,那麼噴吐混凝土的打印頭就相當於一般打印機的噴頭。

作業流程簡單清晰。將事先設計好的立體模型載入3D打印系統,裝載在起重機上的打印機通過一個可移動的噴嘴噴射出特殊的水泥,在建築場地上勾畫出一個整體輪廓,接着一層一層地疊加建築牆體,打印機會根據規劃圖自動留出門窗的位置。

施工前,在地下預埋鋼筋籠,打印過程中,隨着牆體越來越高,工人趁着混凝土砂漿尚未凝固時可以像切蛋糕一樣在牆體底部開洞,爲牆體內的鋼筋籠與地基中的鋼筋焊接預留出空間。

事實上,中國在3D打印建築技術研發方面已有多項突破。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3月底,上海同濟大學召開了建築3D打印技術全球首發新聞發佈會,中國成爲全球第一個真正掌握建築3D打印技術的國家。目前,國內已有多座3D打印房子,包括蘇州、通州、西安等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3D打印建築技術的誕生,爲傳統建築施工方式開啓了新世界的大門,顛覆了傳統的建築模式。“從成本、耗材、速度等各方面來說,3D打印技術有着傳統建築施工方式比不上的優勢。”蘇鎧說,3D打印技術機械化程度高、成本低;而且整個施工過程不需要模板,不但能節約材料約60%,還可減少建造過程中的工藝損耗和能源消耗;由於3D技術打印房屋全部使用機械自動化操作,以往要十幾名工人操作的項目完全可以減少一半人力;整個施工過程更加安全,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不少。

同時,因爲可實現更高的設計自由度,這一技術可實現更高的定製化要求,推動建築的標準化與個性化更好結合。

談及3D打印建造技術在普通住宅的市場前景,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魏來曾公開表示,單從技術方面講,已不存在問題,但目前還不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的綜合條件,短期內不現實。拋開標準等其他配套措施不談,現在還沒有真正商業化的3D打印機。對目前的房地產業而言,還談不上影響。

一位地產代理公司市場研究部總監認爲,作爲重要的不動產,購房者買房時首要考慮因素是安全。無論是從消費者心理還是從客觀標準來講,該技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