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说是无名山谷,是我实在记不起这个地方是在哪儿了,也许是躲避峡失败后李队领我们去的另一个山谷吧。第06章 鹿苑坪。

目 录

第04章 恩施大峡谷

第05章 云龙地缝

第06章 鹿苑坪

第07章 摔碗酒

第08章 遗憾躲避峡

第09章 无名深谷

第04章 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的名头那是相当响亮的,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天坑、地缝、绝壁、峰丛、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质景观一应俱全。

恩施大峡谷的路倒是没问题,可天气太不给力了,漫天云雾,还有细雨。整个行程几乎都在浓雾包围之中,能见度极低,我一次谷底都没看到过。全程就有寥寥无几的几次雾稍微散开一点,赶紧咔嚓几张。就连近在咫尺的“一柱香”,也是等了好长时间才从雾里出来了一小下,勉勉强强算是看见了。现在如果让我总结对恩施大峡谷的印象,就一句话:累了一大圈儿,啥也没看着。

人家拍的恩施大峡谷是这样的:

别人看到的恩施大峡谷

别人看到的恩施大峡谷

别人看到的恩施大峡谷

俺拍到的恩施大峡谷是这样的:

俺看到的恩施大峡谷

俺看到的恩施大峡谷

别人看到的“一柱香”是这样的:

俺看到的“一柱香”是这样的:

第05章 云龙地缝

  云龙地缝也属于恩施大峡谷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单独开放的一个点。很深、很窄的一条地缝,被称作“地球最美丽的伤痕”。对这里的感受就一个字:湿。

仅有的一张照片

第06章 鹿苑坪

  鹿苑坪其实就是很深很深的一个大坑。需要走1520级台阶下去,然后再走1520级台阶爬上来。谷底有个不大的小村子,据说是早年一户裴氏人家为躲避战乱逃到此处的。

我们是下到谷底,在村里农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爬上来的。对景色印象最深的就是“雨”。一直下,一直下,不停地下。再有就是累,爬上来的感觉,实在是快没感觉了。

鹿苑坪

鹿苑坪

鹿苑坪

鹿苑坪谷底的油菜花,为大伙当模特的李队

  鹿苑坪在行程中占的时间比重很大,我拍的照片也很多,很多拍照地点我现在都记得,可惜,照片都遗失了。从网上找到几张,弥补一下吧:

我曾在这个小桥和那块大石头处流连许久

不知道门口的小凳子,是不是我曾坐过的那个

爬上来的小路口我还记得,那时候还没这些牌子

鹿苑坪不多的照片里,只有这张是我感觉稍微满意的:

第07章 摔碗酒

  恩施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自然就有很多的民族习俗。 “摔碗酒”就是土家族的习俗之一。在鹿苑坪农家吃晚饭的时候,看到桌边地上放着一大筐小黑瓷碗。这种碗北方农村也有,质地很粗糙。记得小时候农村办酒席时,会用这种碗倒上酒,男人们一人一口地轮着喝。现在人们早已不用这种粗糙的碗了,不知道这么多碗是干啥用的。

黑瓷碗

黑瓷碗

  吃晚饭的时候,李队把喝酒的人组织到一桌。那时候我的眼病和腿病发作的还很厉害,是不敢喝酒的,所以遇到这时候,就只能往不喝酒的桌上躲。其实,我是很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热烈而纯粹的氛围的。大家都认识、又都不认识,那种纯粹的热烈很是美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负担被降到了最低。

不喝酒是不能过去的,因为驴友有驴友的规矩,酒钱、菜钱是要大家A的,你不喝酒,咋A?即使你不喝也出钱,也会有人心里觉得不爽。驴友们户外,图的就是个轻松无束,还是别让人家难受。

大家喝酒用的就是那种小黑瓷碗,一人一个。碗里的酒并没有倒满,只是倒了比小半碗还要少一些。当时不知道这是啥意思,一喝起来才明白。

只见李队领头,大家端起碗,一起大声哟呵号子:“爬山不怕累~呀,喝酒不怕醉~呀,醉了咱就睡~呀,睡了也白睡~呀,干!耶~~”号子喊完了,酒也喝干了,大家把黑瓷碗用力地摔到地上。瓷片纷飞之间,满屋浓浓的人间烟火霎时火爆起来……

大家说着、笑着、吃着、喝着、哟呵着、啪啪地摔着,酣畅淋漓。我真想融入那个氛围,可惜身体不作主啊。只能羡慕地干看着,吃到嘴里的饭菜都觉得少盐没味儿的。

大家喝的是当地自酿的苞谷酒,很便宜。我向来好奇心重,后来管老板要了点,尝了一小口。不好喝,感觉又干又苦,也许是喝不惯吧。

第08章 遗憾躲避峡

  把我勾了去的“中国仙本那”,其实就是一道极幽深的峡谷,叫躲避峡。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屏山村,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容美土司爵府”的天然护城河,也因为有利于容美土司躲避攻击而得名“躲避峡”。被称为是北纬30°的最后一个桃花源,中国的“仙本那”。

前天来的时候,车路过一座桥,停下来让我们拍照。可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啥出彩的风景。李队让往桥下看:

哇,桥下就是传说中的“中国仙本那”!当时很是兴奋,却不成想,俺看到她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我们去的时候,有个公司正在组织施工开发景区,不对外开放。驴友们都是沿着山谷水道反穿进入,我们也是走的这条线。

天空中有一搭没一搭地飘着小雨,山谷里找不到一处干燥的地方。虽然也没有像样的路,但比清江古河床要好多了,至少不是那么多的大石头。

出发的时候,看有当地的村民抬着橡皮筏子头前走了,不知道啥意思。后来才知道,原来峡谷的路时断时续,有的地方被水截断了,只能用皮筏子摆渡过去。

峡谷水道

摆渡

  就这样一会儿旱路、一会儿水路地走着,倒也不算太累。山谷里除了这些水,也确实没啥风景,头顶山上都笼罩着浓浓的雾气。

勉强也算是风景吧

  走到一处相对开阔点的地方,前面没路了,是长长的水道。李队让大家停下,而且嘱咐大家不要高声说话,要悄悄地进去,不能惊动施工人员。有时候会有人管着不让进。他带上一个当地人划着皮筏子头前去探路。

他俩没划出多远,前方就传出哟呵声。从山谷里转出一条小船,船上有两个身穿救生衣、头戴安全帽的人,大声喊着示意不允许向前走了。

听李队他们用当地话与对方搭着腔,还是划了过去。远远的只能见他们比划着讲话,但说啥一点都听不见。感觉过了好大一会儿,李队他们划了回来。以为可以继续前行了,却被告知:不让进。那两个人是施工方派的人,说今天下雨,怕山顶落石,所以控制着谁都不让进。

看来冲着“仙本那”来的并不只我一个人,好多驴友都不甘心,请李队再去协调协调,这次北京来的李队也跟了过去。

漫长的等待,仍然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潜规则”都不管用,大家只好在无比遗憾中掉头原路返回。此行最大的期望完全落空,心里真的是无比沮丧。

原来此行,俺就是来徒步的。

第09章 无名山谷

  之所以说是无名山谷,是我实在记不起这个地方是在哪儿了,也许是躲避峡失败后李队领我们去的另一个山谷吧。好像走了很远的路,到了一户人家,乘坐皮筏子划进一道狭窄的山谷,只记得那份幽深、那份阴暗、那份潮湿。

山谷景色

荒废的石桥

幽暗的山谷

  在当时玩儿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觉得什么,至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危险。现在我看着当时的照片,心里都冒出了阵阵的寒意。这么狭窄的山谷,头顶就是峭壁,天还下着雨,随时都可能掉下块石头,万一……可不敢想啦

网上报道,2019年8月4号,一群驴友进入躲避峡,遭遇山洪暴发,12人遇难。

我自幼多病,可以说活得挺艰难,所以很珍惜生命、珍惜能健康正常生活的每一天。像俺这样惜命的人,通常都不会去犯险。看着恩施的这次行程,感觉实在是太反常了,我咋会去这种地方?至少现在再让我去,我肯定是不会去的。还是那句话:咱玩儿不起,不光玩儿不起钱,更玩儿不起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