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市场越来越热闹,政策上不断鼓舞引导,主流汽车品牌开始密集推出新能源车型,新造车企业也层出不穷。在一众喧嚣表象背后,新能源车到底是不是消费者的“菜”?面对不同定位的产品到底会如何选择?诸如此类问题,我们通过在线调研及分析20.5万人次的有效样本数据,来反映真实的新能源汽车用户需求。

一、用户更想要充电2小时,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车

你以为人们只想要“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的手机吗?不,他们还想要充电2小时,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体验方面,用户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当新能源乘用车(主要针对纯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达到500公里时,就可以接受;当实际续航里程达到600公里,就可以替代燃油车了。

目前已经有少部分纯电动车型可达500公里的续航里程,相信在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车型达到这一水准。

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长方面,用户接受的水平是2小时以内,用户认为新能源汽车可以替代燃油汽车的充电时长是1小时以内。虽然市面上有很多产品支持45分钟充满80%的快充方式,可满足临时性需求,但更常用的慢充方式普遍需要6-8个小时才能完全充满,距离用户期待的2小时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大多数用户能接受的价格区间为10-30万元

大部分车主更希望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可以降到跟同级别同配置的燃油车相等,甚至更低的水平。鉴于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比燃油车更贵的现状,新能源意向用户会更加务实,选择“比同级别同配置的燃油车便宜”的用户明显少于燃油车用户。

根据汽车之家数据统计,在非限牌城市,用户整体的购车预算集中在10-30万之间,占比样本用户的65%以上。其中燃油车和新能源意向首购用户预算相对而言更低,大部分在5-15万元之间,而增换购用户预算在20-30万之间的比例更高。

三、TA们买新能源车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充电桩

充电桩的完善程度是影响用户接受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对于公共充电桩来说,虽然公共充电桩并不是大部分用户主要的充电场所,使用用户占比仅15.4%。但对于计划外的用车场景,公共充电设施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充电桩的位置,超过85%的用户认为高速公路和居民区应该进行布局。在高速公路布局可以支持用户进行长距离的出行;布局在居民区呼声也很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仍旧有大量的用户没有个人车位,无法安装个人充电桩。而商场和写字楼等场所则是用户经常停留进行消费和工作的地方,布局充电桩也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四、约七成用户偏向插电式混动车型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凭借着其更好的适应性和“容错率”最受用户的青睐,它也是目前情况下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过渡方案;另有约五成的用户偏向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目前在售车型较少,偏向它们的用户数量不多。对于不同用户类型,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更偏向于纯电动车型,占比接近70%,而燃油车主和其他新能源意向用户更倾向于插电式混合动力。

五、首购意向用户更多居住在城市外围

整体而言,有车一族及增换购用户居住在城市核心区域的比例要高于用户整体。而新能源首购意向用户居住的位置相对而言在外围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城市非核心区域及城市周边的用户高达45%,同时郊县、乡村等区域也是未来汽车市场增长的潜力区域。

汽车之家大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过新能源汽车之后,对其接受度更高,比如已经拥有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再次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概率高达9成。同时,在非限牌城市,用户更倾向于接受新能源汽车。

六、是不是4S店无所谓,质量好服务好就行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服务模式,仅有约三分之一的用户还坚持认为应该坚持传统的4S店模式,而另外三分之二的用户认为只要能保证质量,模式并不重要。这为以后新的汽车经销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

七、中端纯电动汽车成为近年用户的心头好

中端纯电动汽车成为近年诞生的新竞争圈,其中产品多为近期开发的全新车型,多为紧凑型、中型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更长,正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比如比亚迪元EV、北汽EU系列等车型关注度较高,被用户对比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因此厂家对紧凑型、中型新能源汽车增加研发投入,更能切中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由于目前豪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潜力仍未被完全开发,可作为车企下一阶段的重点,因为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虽然车型数量不多,但用户对其始终保持着关注度,且逐年提高。因此对豪华新能源汽车增加研发投入,更有可能获得未来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主导权。

总结:

20.5万人次的超大样本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意向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比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选购条件,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用户,拒绝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主要是充电不便和续航里程短;但相比燃油车主,新能源车主更看重动力性能等驾驶品质的因素,对续航及充电时长等条件更宽容等。

本文来源:汽车之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