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这个我们在影视剧经常看到的物品,呈半圆形, 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拥有着完美的弧度,以便贴合头部保持较好的佩戴,还会让子弹飞过来时分散受力而让子弹无法击穿,以保护头部,而且钢盔更是能够十分有效的阻挡一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所以在战争中,它也成为了士兵的标配。但是,在苏联的军队里,那些老兵却常常劝解新兵蛋子最好不要佩戴钢盔,为什么呢?

我翻看了一部分的资料,终于找到了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点原因。

一、过于笨重影响灵活性

当时苏联一开始,用的头盔叫做36式头盔,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就做出了40式钢盔。这种头盔材质简单,造价不高,很适合战争批量生产。而且还具有不错的保护性能,子弹不易击穿。但正所谓物不能十全十美,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重了。

一个钢盔就有四公斤重。这要是打起仗来,就相当于顶着个四公斤的东西在与别人生死搏斗,想想就知道会限制自己的能力,为作战增加了难度。所以很多苏联经验老到的老兵,是不愿意戴这种头盔的。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但转念一想就会发现,因为少去了头盔的限制,灵活性一提升,很多的致命危险或许就会躲避掉。更何况,这么重的头盔长期佩戴,总是会白白地消耗掉不必要的体力,得不偿失。

假想一下,因为佩戴钢盔而失去了很大的灵活性,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因灵活性而导致未曾躲避掉本应该躲避掉的灾难,然后因此而牺牲,想想就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很多的老兵有了经验之后,干脆就不戴头盔了,甚至连普通的军帽,着急的时候也不戴了,毕竟多了灵活性之后,就会使自己的行动,更加活跃,就会更加的方便。

二、密封太好而导致不透气,会产生诸多麻烦

先前我提到,这种头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但也正是如此,过于强调防护性导致了头盔的密不透气。这也就是让佩戴钢盔的苏联士兵们夏天的时候又闷又热,冬天的时候,更是不能直接佩戴,需要利用布帽来,有些佩戴时忘记了垫布的士兵,又是就因为太冷将头盔和头皮冻连在了一起,强行摘下导致了连头皮一块被撕裂下来。

所以这个时候,本来是能保护头部的钢盔,反而成了人们的累赘,带上这个不利于作战,透气性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有了这些经验之后,那些老兵们就教导新兵,上了战场基本上不要戴钢盔。毕竟这些人头一次上战场,本来就很紧张,头顶上再拖上四公斤重的东西,逃跑都是个问题,别说是作战的灵活性了。一旦佩戴甚至还可能会加速自己的死亡。

但凡事有弊便有利,这毕竟是从弊考虑的,其实头盔也有很大的利。曾有 美国人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至少保护了7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