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一個人可以從青澀到成熟、從青年到暮年

20年,一個企業可以從起步到強大

它用了20年,從起步到全國第二

它,就是廣東海大集團

即將成爲中國第二個

“千萬噸”級飼料企業

海大集團在行業內彷彿神一樣的存在,從成立到現在20年的時間,從一家年產18萬噸單純的水產預混料企業到市值300億、水產料和畜禽料並駕齊驅的千萬噸級的飼料企業行列。

飼料銷量每年保持14-16%的高速增長

我們最爲驚歎的是海大每年飼料的增長速度,2014年到2018年僅僅五年,飼料銷量就近乎翻倍,即使在行業養殖低迷的時候,海大也一直保持在年增長14-16%的速度,2018年的增速同比2017年更是超過20%,達到1050萬噸,有人開玩笑的說:“海大的增量就是我們的銷量啊!”

2018年禽料繼續保持半壁江山,水產料全球第一,豬料增長超60%

據海大集團發佈的公告,2018年7-9月,海大集團實現飼料銷量333萬噸,同比增長27%,較上半年飼料增長率提升了約4個百分比,銷量增長提速,產銷兩旺。前三季度,海大共實現飼料銷量789萬噸,同比增長25%,預計本年飼料總銷量超過1050萬噸,實現發展階段性目標。

從品種看,一直以來是大家不願意做的禽料佔據着海大的半壁江山,大家都紛紛選擇退出禽料,就是因爲禽料的利潤低甚至不賺錢,但海大則認爲禽料纔是真正考驗一個企業的綜合能力,即使在疫情頻發的年份,海大的禽料一直保持增長,並且單噸利潤也在增加,今年禽飼料單噸的淨利有望由2017年22 元/噸提升至40 元/噸。

作爲水產料起家的海大集團,2018年水產料銷量增長達50萬噸,全年銷量將突破300萬噸,這一銷量將排在行業全球第一位;據海大透漏,2022年他們水產飼料的銷量是500-550萬噸。

豬料顯然屬於後起之秀,從2010年海大進軍豬料銷量只有24萬噸,在禽料增長逐漸放緩的的同時,海大又發力豬料,可謂是明智之舉,尤其是在今年,豬料的增長將超過60%達到265萬噸,當然這和佈局生豬養殖密不可分。

投資生豬養殖穩紮穩打,2018年上半年出欄生豬30萬頭

2015年海大開始進軍生豬養殖行業,當年已有2個豬場,去年有3萬多頭生豬出欄,2016年生豬出欄30萬頭,2017年公司生豬出欄46萬頭,2018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已達30萬頭。

2018年海大明顯在生豬養殖領域的投資動作比2017年緩和不少,2017年海大一方面是下屬公司廣州市益豚豬業投資有限公司共投資32億先後與廣西賓陽、廣東陽西、貴州榕江、廣西平果、湖南資興等地建設年出欄生豬280萬頭的豬場,而2018年截至目前只與廣東清遠、茂名分別簽訂了15億和25億的全產業鏈項目;其次海大還在2017年收購了山東大信60%的股份,大信藉助大信在北方市場的影響力,海大預計會迅速擴張北方市場。

海大董事長薛華曾在年初說過,下一個五年,從2018年開始海大飼料銷量每年預計增長200萬噸以上,2022年的目標是2000萬噸。對於全產業鏈項目,薛總的發展邏輯是先做強再做大,海大目前已經是一個優秀的飼料供應商,在水產和生豬養殖方面也在逐步做大,對於食品端,薛總說那是10年後海大要做的事情,現在做的就是鋪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