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世界範圍內的多個區塊鏈項目都在關注智能合約、數據共享協議和加密跟蹤等技術對貿易融資、風險管理、物流跟蹤等多方應用的未來發展,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們中絕大部分仍屬於早期開發階段,要預估它們對世界貿易的影響還爲時尚早。

談到區塊鏈對科技生態的影響,不少人已率先預言,它最先革新的,將會是發展一度停擺的3D打印行業。

這一切會如何發生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3D打印。3D打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爲基礎,通過逐層堆積製造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在工業應用、建築行業、醫療領域、國防軍工、文化創意、等不同領域均有成熟應用案例,也因此被譽爲工業4. 0 的支柱產業。

然而,受造價昂貴、數據互通受限、供求關係無法有效及時對接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儘管3D打印行業的應用廣闊,但整個行業依舊產值低迷。

而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則可以適時的將物聯網、3D打印以及其他自動化技術,從物理侷限中解放出來,並適應爲一種分散式的、隨需應變的生產模式。這種應用場景,既需要技術的發展,也要求製造商們調整出更加平等開放的心態,並優化競爭,達到合作的平衡。

前瞻性的解決思路

而目前爲止,幾乎所有的大型製造商、航運貿易公司依舊更傾向於從所有者的角度看待供應鏈。這中間的供給關係往往如同俱樂部一般,供應商只有在與買方建立信任後才急需開啓後續合作。

通俗的講,設計者、使用者以及製造者之間的信任缺乏,造成了行業發展瓶頸。這中間有三方各自的隱憂:設計者不願公開成果,而缺乏監管等問題也會讓使用者對產品的質量不夠滿意,對製造者而言,成本高且信息不共享也是一大阻礙。

不可避免的,這些企業都傾向於許可鏈的應用系統(許可鏈 :不同於比特幣、以太坊等比較典型的共有區塊鏈。許可鏈指參加到區塊鏈中的所有節點,都是經過許可的,只有許可的節點才能被加入到區塊鏈中來),也就說這個分佈式賬本必須由主要零售商或生產商集中管理。正是這些“許可鏈”的出現,強化了這些企業聯合的“俱樂部”化。

想要解決這樣的現狀,首要需要突破的,就是爲許多尚未建立起信任關係的供應商們打開彼此的大門。試想,如果3D打印機器可以獨創性的識別加密協議,如果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是完整的,無需任何人的許可,並且可以完全開放的記錄在區塊鏈註冊表上。對用戶而言,省去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啊。

顯然,這一切都依賴於更多技術改進,爲區塊鏈賦予更大的可延展性——包括開發相關支付通道,實現更多互操協議等。

它同時也要求了內置芯片的標準化認證,通過這樣的方式,打印設備、傳感器以及其他相關設備所連接而成的科技工業信息網絡,便能更可靠的爲這些分散的去中心化的系統提供數據。

儘管這個場景依舊停留在想象階段,但這個具有實驗性和前瞻性的設想,已經描繪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全球經濟圖景,並將引發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去中心化的工作形態

美國的精密零件製造商Moog Inc.意識到,在不同打印設備所共享的軟件完整性無法確認的情況下,不管是人工操作失誤,或者遭到網絡黑客攻擊,製造商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無法保障3D打印產品是否存在缺陷。於是,他們的創新研發部門就曾提出過這樣的構想,只要有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數據庫,便可以更有效的跟蹤軟件代碼從一個工程師轉交另一個工程師的全部開發過程,同時還可以快速實現點對點之間的信息交互、資源共享。

如果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改變並突破現有的瓶頸,將會顯著改變整個製造業的所有制結構。使3D打印廠家實現按需生產、即時生產、就近生產,最大程度的減少各項成本。有效避免因中間環節而增加的成本,轉移到最終產品上。而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和產品組裝生產線即將成爲過去,產品初級原料到成品的諸多生產環節步驟將逐漸簡化,效率也將大幅提高。

更重要的是,針對個性化定製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會得到更多重視。

今天的生產行業,即將從按序就班、重疊反覆的冗雜環節向一個更加可控的供應鏈逐漸演變。在物流環節不斷與終端靠攏的同時,支付方式也在相應的迴歸上游,而團隊驅動或將稱爲最終的工作形態。

就如同影視製作以及音樂製作一樣,整個製造業也會形成多個知識產權方協同合作的模式。

革新式的勞動觀念

不管這種模式最終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單就它所倡導的遠景而言,進一步從製造業中解放勞動力,與此同時發揮科技創造力創新力的未來已經勢在必行。對於大量以勞動力營生的服務者而言,暗淡的前景已經可以預料。而對於設計師和品牌運營者而言,他們也將擁有更大的權利。

爲了打造更公平、更和諧、更具創新力的社會,我們急需一個更具推動力的創造模式,讓發明者不斷地從大量的廣闊的新“玩家”中得到更好的設計。這意味着行業壁壘的打破,主流老玩家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越來越多的新創意可以獲得機會。

當然了,在這種趨勢之下,打造一個個去中心化的產業結構也就成了重中之重。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愈發關注對個人數據和知識資產的保護,以個性化的方式選擇並交易個人數據信息,已成大勢所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