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亮劍》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這部劇雖然已經播出十多年了,但是依然在各大平臺非常受歡迎。很多人甚至每年都會再度回顧一下這部經典的作品。

就是這部看上去製作十分精良,而且質量非常高的作品,其實當時拍攝的條件非常艱苦,可以說是最窮劇組也不爲過。

製片人說過,刨去後期製作的部分,這部劇在當時只有900多萬的經費,能夠拍出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實在是不容易。再對比一下現在的電視劇,一集動則就是上千萬的花費,可是拍出來的效果簡直跟《亮劍》天壤之別。

當然,這與劇中雲集了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這樣的老戲骨不無關係。劇中像李雲龍、趙剛、楚雲飛、孔捷、丁偉、張大彪等角色都給觀衆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

但是同樣不可抹殺的,還有劇組其他成員的努力。那麼這部劇拍攝時到底拮据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就是整個劇組,就兩臺攝影機,一臺拍全景,一臺拍打戲,每天從早上 7 點拍到晚上 7 點,可以說幾乎沒有太多休息的時間,確實非常艱苦。然而就這樣的拍攝條件,依然帶給我們一次次精彩的戰爭鏡頭,不得不說真的很用心了。

另一個就是很多時候有的人可能要一人飾演多個角色,因爲確實沒經費僱太多演員。比如李幼斌這位第一主演,因爲經費不足,他在和尚被殺那一畫面中還演起了土匪,當時很多觀衆都沒有看出來,花絮曝光後才發現的。

此外還有一個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就是騎兵連與日軍拼刺刀,最後全部壯烈犧牲的片段。其實當時拍片子的時候,劇組只有兩匹馬,因爲租馬實在太貴了。最後沒有辦法,也是劇組人自掏腰包東拼西湊然後借的馬,這才完成了騎兵連相關鏡頭的拍攝。

當然,劇組沒有經費也是這部劇沒有拍續集的原因之一。其實對《亮劍》小說版有了解的觀衆應該知道,電視劇版本只是拍了亮劍這故事的前一部分,後面那一部分纔是最精彩的。而導演拍一半就不拍了,很多觀衆表示是導演不敢拍。

因爲亮劍的後半段故事涉及的內容比較敏感,很多網友認爲是導演怕事,所以就沒拍了。但這部劇的導演則說,其實是當時劇組的經濟情況很是拮据,實在是沒錢再繼續拍下去了,只好就此作罷。

當然,雖然沒有拍完總會讓人覺得遺憾,但是這部劇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愛國主義情懷,卻是無法磨滅的。現在的很多劇組,動輒數千萬乃至幾億的投資,卻很少能拍出《亮劍》這樣感人至深的作品了,這一點正是所有影視人們需要思考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