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戴森的這個案例就展現出了互動營銷的背後,通過滿足(創造或者叫引領)用戶需求的內容(44個遊戲卡片),給用戶帶來了特別的品牌體驗。戴森鼓勵人們社交分享,並去轉發來自用戶的內容,給予來自品牌的驚喜和激勵,這種精神上的激勵也許比給用戶發了幾毛錢的紅包更有激勵感。

本文向大家介紹了一款專門在疫情期間爲孩子設計的一款親子游戲——趣味科普電子卡片。

說起戴森來,給我們第一印象的是他們令人印象深刻的獨特的工業設計、產品的黑科技和真香的價格。

記得今年2月上旬,被疫情圍困的人們玩起了“萬物皆可立”的梗,紛紛在家po出成功立起掃帚的照片或視頻。

然後下面是“惡毒”的評論,難怪你至今還是單身狗,你瞧,要立也要立起戴森吸塵器。

戴森就這樣中槍了,彷彿是炫富專用。其實美好的生活誰不向往呢?

前不久戴森就推出了一款免費的產品,讓科技可以普惠每一個家庭,尤其是有娃的家庭。

說起戴森,其實我們還是挺少見到它做花哨的營銷,進入我們心智的總是擁有俏麗外觀和漂亮金屬質感的產品,甚至我們對叫做戴森的白髮創始人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說他們推出過的什麼印象深刻的廣告內容了。

這位銀髮白人叫做詹姆斯·戴森,他有個外號叫風之子,他所創造的戴森品牌火遍全球,可以說是自披頭士以後在全球最爲人熟知的英國人之一——美譽度跟飾演《奇異博士》的卷福相比,甚至還要高上一籌。

因爲他自己就是一個對產品研發極度癡迷的“奇異博士”。

但本文今天的重點不是詹姆斯·戴森,而是戴森在疫情席捲全球,越來越多歐美人也不得不宅居隔離時推出的一款 免費“產品”——與其說是一個產品,不如說是一個內容,一個非常體現戴森品牌和產品所倡導的探索精神的親子內容。

這個產品叫做:Challenge Cards!

這是戴森推出的一個趣味科普電子卡片系列—— 爲隔離在家、不能出門釋放滿身好奇心和能量的小朋友們準備。

就是這套卡片。讓我們放大幾張看一下:

一、遊戲設置

1. 封面

挑戰卡片

來自戴森工程師的44個 科學與工程挑戰

其實就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的44個小遊戲,分成科學和工程類。

第一個小遊戲:改變狀態

2. 簡報

如何在不弄破雞蛋的情況下,把雞蛋放進瓶子裏?

3. 方法

  1. 將雞蛋浸泡在一杯醋中兩天:殼會變成橡膠狀。
  2. 用熱水加熱瓶子,切記要在操作時使用手套或毛巾。
  3. 把雞蛋放在瓶口。
  4. 當瓶內的空氣冷卻下來,空氣會收縮並把雞蛋吸下來。

4. 提示

可以嘗試用食用油潤滑雞蛋。

5. 材料

  • 一枚生雞蛋
  • 一鍋開水(須成人監督)
  • 一杯醋
  • 一個玻璃瓶

下面還附有這個小遊戲背後的科學和工程原理(我就不翻譯了)。

並且每一張卡片都有署名是來自哪個戴森員工的創意。

怎麼樣?

是不是非常有愛!

縱觀44張卡片,需要的材料都是日常家庭就地取材的,每一個小遊戲既充滿趣味性和可視性,同時背後帶有可以說給孩子的科學和工程原理。

用水瓶製造熱氣球、用意大利麪建起一座橋、自制隱形藥水、通過氣球預測天氣、把瓦楞紙做成一張沙發……

這樣的小遊戲,不僅對於喜歡動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卡片建議7歲及以上),就是對大人來說都非常想要嘗試一番!

給孩子講解的時候,還能順便溫習一下隔離放假這四個月已經還給英語老師的英文!

感覺是不是不用出門,也能玩一整天。

二、遊戲體驗

比如「工程挑戰」中的 11 號卡片——挑戰氣球賽車。

表面上,這只是一個利用手邊工具 DIY 成小玩具進行比拼的有趣遊戲。

而戴森,把其中的原理解釋出來可以講給孩子:從「氣球釋放的氣體驅動賽車前進」延展到「推動力大於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令真正的汽車能上路駕駛」的背後科學和工程原理。

深入淺出,把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都能延伸到科學原理背後,利用小實驗和小遊戲的設計,解釋的輕鬆易懂。

比如,從鏡面反射,引申到潛水艇的潛望鏡是如何實現的原理上。

而到了橋樑製造上,戴森的工程師在闡述基本原理之外,還列舉出世界各地知名橋樑的例子進行延伸。

一個簡單的手工,既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瞭解到科學和工程原理, 甚至也一定同時還獲到來自用戶的品牌忠誠,尤其是那些孩子。

一舉三得!

他們可是產品的早期用戶,這將不僅可以植入到他們的心智,也許還能把對科技和工程的好奇和興趣變成一顆種子種在小朋友的心裏。

就像我觀察我女兒,在她剛滿三歲時,跟她說夏天要帶你去上海迪士尼玩兒,她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我要帶上唐老鴨一起!”

我都驚了!

因爲我們從來沒有給她看過《米老鼠和唐老鴨》,只是沙發上放了一隻某一年我從香港迪士尼買回來的唐老鴨毛絨玩具。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玩具就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了迪士尼IP的種子。

戴森還建議大家把做好的作品分享出來,官方會挑選出當中優秀的創作進行轉發,給孩子們更多鼓勵。

我覺得戴森的這個遊戲卡片的設計,給了中國企業做內容營銷一個新思路。

一直以來,我們對內容營銷的理解還停留在: 規劃內容(Plan),製作內容(Produce)、推廣內容(Promote)和完善內容(Perfect) 這個標準化的 4P套路 中。

發現沒,我們是傳播思維,而不是社交和互動思維。

在我的新書《內容引爆增長》中,我提到:

其實營銷,真正的優秀營銷,一直都是講求互動性的,它是一條雙向渠道,消費者和品牌之間從始至終都是有問、有答,有對話的。直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出現和普及,更是讓消費者和品牌的互動可以隨時啓動。如今的傳播速度、即時互動和交易完成機制已經讓營銷發生了永久性的劇變。

——《內容引爆增長》王子喬

一直以來,我們對內容營銷的理解始終停留在“術”,也就是方法的層面,而不是“道”——思維的層面。

真正work的內容營銷一定不是套路化的,技術層面的,因爲那太容易模仿了,我們都知道在網民都獲得了信息饜足症以後,對已經見過的東西完全提不起興趣,所以只有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不再是推廣思維;而是內容思維,把營銷推廣的目的放(藏)在內容裏,這個內容甚至不是營銷內容,而是如同本文中戴森的案例這樣:

一套遊戲卡片——可以提供網絡下載的電子文檔,通過來自企業工程師的署名設計,用小遊戲完成和成人用戶以及未來消費者的深度互動和溝通。

要知道,這種溝通完全是建立在有趣味、有知識含量的深加工內容的基礎上的。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這套PDF文檔中,爲用戶設置了一個任務目標日曆,鼓勵用戶用44天去完成它!而且,爲了鼓勵用戶社交分享,還會主動去轉發那些做的出色的推特。

這裏面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得到什麼啓發?

  • 有紅包刺激嗎?No!
  • 有社交裂變嗎?No!
  • 有廣告洗腦嗎?No!

什麼是互動思維的原點?

來自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說說有孩家庭在疫情期間的真實需求,就像我們家,在疫情期間就在淘寶上搜索買了兩套科學小實驗的產品,提供了幾十個科學小實驗和所需的材料。在不得不天天在家的日子裏,填充了很多有趣的親子時光和美好記憶。這不就是來自用戶的真實需求嗎?

我特別喜歡李叫獸的一個觀點:

營銷就是通過滿足別人的需求,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如果帶着推廣思維去做內容,戴森是不會想到這樣的玩法的。

我們以往對用戶的獎賞機制往往主要出自於太過關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客戶的真實需求;因此必須通過利益刺激:也就是紅包啦,打折啦,抵用券啦等等來實現用戶的 被動互動

如果我們從滿足用戶的需求的角度出發,會發現其實對於用戶的 獎賞機制裏還有:體驗、任務、獎勵。

  • 戴森的這個案例就展現出了互動營銷的背後,通過滿足(創造或者叫引領)用戶需求的內容(44個遊戲卡片),給用戶帶來了特別的品牌體驗;
  • 他們設置了44個簡單有趣的小任務(科學實驗或小遊戲);
  • 戴森鼓勵人們社交分享,並去轉發來自用戶的內容,給予來自品牌的驚喜和激勵,這種精神上的激勵也許比給用戶發了幾毛錢的紅包更有激勵感。

那麼如何設置任務,用戶才願意去完成並主動分享呢?

就是洞察和找到用戶原本就想要做的任務,品牌把這個設計成品牌活動要達成的任務和目標,在品牌活動中可以把用戶目標替換成用戶獎勵。

這樣,不僅提高了用戶的參與意願還贏得了用戶的驚喜和好感。

就像戴森做的那樣,用戶本來在隔離無法出門的情況下也要絞盡腦汁的想出花式帶娃的辦法,既不無聊枯燥,又寓教於樂。

更多內容營銷洞見和實戰乾貨,可以讀一讀我的書

作者:王子喬,微信公衆號:東喬西看(ID:princeqiao)

本文由 @東喬西看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