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11月8日晚,榆林传媒中心组织编采人员收看了央视一套“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发了编辑、记者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扎根基层,唱响时代旋律,讲好榆林故事。

在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中,来自榆林传媒中心的记者郝冲,从全国万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陕西省一等奖的佳绩闯入全国十强,荣获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最佳选手”称号,参加了2018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好记者讲好故事》录制。

郝冲表示,联产承包的改革春风吹绿了茫茫沙漠,执着坚守的治沙精神再造了片片绿洲,自己讲述的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几代治沙人,前赴后继,植树造林,让沙漠变绿洲的故事。郝冲说:“在采访中,我一次次地被以牛玉琴、石光银、张应龙为代表的治沙人的精神所感动,为榆林改天换地的绿色奇迹所震撼,登上央视舞台,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榆林生态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肯定。能取得这个成绩,离不开榆林传媒中心这个平台,在这次比赛中大家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荣誉是属于每一个传媒中心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外地人,作为一个刚进入新闻行业的新兵,我很庆幸能来到榆林,虽然工作生活还不到两年,但我已经把榆林当成我的第二故乡。我也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肩负记者的职责,用脚丈量每一寸厚重的榆林土地,用眼力发现每一位勤劳的榆林人民,用脑力思考每一次前进的榆林步伐,用笔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中的榆林故事!”

编辑张富强表示,节目非常精彩,听得人意犹未尽。一个又一个有感情、有温度、有力量的好故事朴实无华、直抵人心。展示了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职业理想的坚守,刻画了这个伟大新时代的新特征和新面貌。

“我是榆林传媒中心的一名一线记者,新闻工作是一项非常崇高的事业,也是艰辛的工作。今天,我听了10位同行的演讲,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感慨很深。争当好记者,讲述好故事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家国情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将镜头对准新时代祖国不断改革创新的新成就,用纸笔记录下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壮举,要用心、用情、用功去书写这一伟大的时代,用积极向上的新闻作品引领风潮。”记者魏丽娟说,“我们常说,脚下沾有泥土,报道才会有力量。这是一名好记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要向这10名记者学习,坚持‘走转改’,深入群众的生活,放下浮躁,沉下身子,到一线,抓活鱼、抓大鱼,多写有温度的报道,多刊登贴近群众生活的新闻,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让新闻报道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是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节日。今后,我会和同事们更加努力,增强本领,充实知识,开拓眼界,做新时代忠实的记录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这些优秀的同行向大家诉说了这么多的感人事迹。我们很平凡,但在工作中我们又感受到这么多的不平凡。”主持人王珏表示,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感受时代脉搏的初心和责任永不变,未来将肩担道义,牢记使命。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李雄表示,刚才看到记者们讲述了他们在采访过程中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深受感动、触动很深,作为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而自豪,也为我们的祖国而自豪,更为我能从事这样一个职业而自豪。李雄说:“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我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努力成为全新型媒体记者。要学会新技术、新思维、新的表达方式,深入基层采访,特别是把榆林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脱贫攻坚、荒漠化治理、城市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宣传出去,坚持讲好榆林故事、传播好榆林声音。”

笔尖记录时代,镜头见证巨变,编辑记者们纷纷表示,要更好地肩负起职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感情和责任,向好记者对标看齐,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记者 刘予涵报道 摄影 刘继远

本期编辑 李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