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已經被“死亡”的哥哥出現她面前時,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到她內心的絕望,對愛情的絕望、對戰爭的絕望、對自己一直堅信的某種信仰瞬間崩塌的絕望。當弟弟從一個厭戰的新兵,慢慢被戰場打磨成一個冷漠的戰士之時,我們終於理解了他最初對戰爭的理念:戰爭總是把人們惡的一面慢慢激發出來。

最近可能是工作壓力的緣故,總是有些力不從心,就連一直堅持的跑步和看書都再也提不起興趣。於是,就又重新翻起了豆瓣電影上的評分,把那些偏冷門和類似於我的觀影單上的“遺珠”,找了幾部電影下載了,準備填充一下略顯凌亂的內心。

找到一部迷你劇——《我們的父輩》。其實這部劇很早以前在豆瓣上就已經看到過影評,但是因爲是德劇——我是一個美劇偏好的人,於是就跟很多韓劇(韓國影片)、日劇(日本影片)一樣,被遺落在一旁。可是這次被重新提及,索性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看了這部迷你劇。

“在戰場上,你總是希望倒下的是身邊的人,至少不希望是自己。真正的戰士,總是膽怯,偶爾勇敢。”

當弟弟從一個厭戰的新兵,慢慢被戰場打磨成一個冷漠的戰士之時,我們終於理解了他最初對戰爭的理念:戰爭總是把人們惡的一面慢慢激發出來。與之相對比的是,本來一個始終堅信戰爭的年輕軍官的哥哥,後來卻對戰爭產生了厭惡甚至是逃避。

這對兄弟,在四年的戰爭中,逐漸走到了自己曾經都討厭的地方,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模樣。他們曾經也有理想,他們曾經也有信仰,他們曾經也渴望過愛情的模樣。只是,在這場戰火漫溢的土地上,他們註定與時代背行、與自己遠望。

五人中,除了這對兄弟,還有一對戀人。男孩是個猶太人,女孩是個有着明星夢的酒吧經營者。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在那個特殊的國度,作爲猶太這個特殊的人羣,面臨着歷史上一直以來的難耐甚至是被屠戮。

女孩爲了幫助男孩,付出了很多,甚至包括自己本身。儘管,作爲付出的回報,女孩也收穫了一個歌星新秀的頭銜。只是,那個被各種權力和瘋狂掌控的世界,任何能力都可能瞬間被放大或者瞬間被泯滅。以至於最後,女孩可以坦然的面對被槍斃。

五人中那個戰地護士,一直被自己的愛情激勵着,儘管她從未表白——她喜歡的是哥哥,同時哥哥也喜歡着她——一直忍耐,直至最後錯認爲哥哥已經戰死。當一直支撐她的愛情丟失之後,她生命中的某處時空被抽離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的一部分生命死亡了。

於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還有人一直悄悄地愛着,甚至是堅韌的愛着,其實是很難得的。每一次這個戰地護士女孩出境的時候,我都能夠在她的眼睛中看出那種對愛情的渴望和堅信。當已經被“死亡”的哥哥出現她面前時,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到她內心的絕望,對愛情的絕望、對戰爭的絕望、對自己一直堅信的某種信仰瞬間崩塌的絕望。

在前兩天的五四之時,B站的《後浪》刷屏了。有很多前浪紛紛轉發,試圖表達自己對後浪的希冀或者相信。但是很多後浪卻紛紛不屑一顧,總以爲爹味太足。關於《後浪》今天不作討論,這是中國當下代際之間的對話。

我在《我們的父輩》這部德劇中,看到了八十年前的那批後浪的殘酷青春。那個特殊的時代,那個特殊的國度,那個特殊的一代人,用鮮豔的青春、用鮮明的血色、用鮮亮的意志,點燃了某處曠野,但也燃盡了某段時光。

我們承認,這是時代洪流的裹挾。在那場時代的洪流中,他們一直被裹挾,曾經也掙扎過、也反抗過、甚至也憧憬過。然而,最後變作了“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變作了一座山”。

五個年輕人的視角,折射出那段歷史洪流中的殘酷。他們在那個年代,也是後浪,也有着後浪應有的希望和幹勁。只是在戰火綿延的過程中,時間線被拉長,青春的亮色被褪卻,人生的光環被淹沒。

當最後哥哥、護士和猶太人來到四年前他們分離的那個酒吧時,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四年前,他們分離的時候是春天,他們以爲聖誕節就會再重聚。四年後,五個人變作了三個人,熱鬧的酒吧變作了斷壁殘垣。最後的重聚,有些人已離開,有些故事未完卻不知是否還能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