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以爲這些獵殺者都是惡魔,沒想到都是第一次,然後失誤頻頻,而略帶神經質、阿富汗服役歸來的女主角竟然還是被抓錯的人,結果獵殺者反被獵殺,電影展示的黑色幽默和劇情反轉頗有點國內“崑山龍哥”的味道。電影亦是如此,一看到開頭就猜到結尾的電影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而充滿了黑色幽默和反轉情節的電影會讓人沉溺其中,比如最新看的這部《獵殺》。

  特別喜歡看帶有黑色幽默性質的電影,因爲真實的生活本身就是無序,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日常的生活經常會脫離在計劃之外,而是這正是生活的真諦。電影亦是如此,一看到開頭就猜到結尾的電影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而充滿了黑色幽默和反轉情節的電影會讓人沉溺其中,比如最新看的這部《獵殺》。

  雖然被川普批評“這電影很壞”,有煽動美國階級矛盾和種族衝突的嫌疑,但我們先不去過度引申,拋開政治成分,單獨談談電影本身。

  這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就是一羣有錢人綁架了在網絡上押擊他們的“噴子們”,然後投放在一個僞裝過的莊園中進行獵殺。其實這種題材的電影有很多,比如《大逃殺》、《飢餓遊戲》、《移動迷宮》等等。但能在這些經典逃亡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豆瓣7.3分的高分以及大衆的口碑,說明電影本身還是很看點的。

  看點一:反主角模式。看似金童玉女的男女主角,開頭十幾分鍾後就相繼領了便當,絕對出乎觀衆意料,也激起了觀衆繼續往下看的興趣。隨着一個個角色的死亡展示,最終迎來了人狠話不多的女主角;

  看點二:動物莊園。不管是殺濺場所還是人物代碼(雪球和拿破崙),以及經常晃悠的小豬,涉及到了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連最後的高潮打鬥戲,都是動物莊園中兩個主角互鬥爲框架。

  看點三:劇情反轉。本以爲這些獵殺者都是惡魔,沒想到都是第一次,然後失誤頻頻,而略帶神經質、阿富汗服役歸來的女主角竟然還是被抓錯的人,結果獵殺者反被獵殺,電影展示的黑色幽默和劇情反轉頗有點國內“崑山龍哥”的味道。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圖

  看點四:致敬昆丁。男人近身搏鬥,司空見慣;女人性命相搏,也只有昆丁的《殺死比爾》拍得引人入勝。而這部電影最後的打鬥戲份,不輸昆丁,算是一種致敬吧。主要本人也是昆丁粉,看得挺過癮!

  然後再說說電影的隱喻。

  畢竟電影是生活的高度濃縮,而且又高於生活本身,從這邊電影最初的名字《紅州VS藍州》就能感受這部電影的政治味道。但由於總統發聲及輿論壓力,這部電影改名爲《獵獵》,試圖讓電影變得簡單。但看過之後,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裏面的階級矛盾(獵殺者代表精英階層、被獵殺者代表着大衆階層)、種族衝突(白人夫妻殺戮完畢後僞善地用被害者曾侮辱過黑人來開脫)、槍支暴力(各種獵殺不在話下)、女權主義(不能因爲獵殺者是女性就網開一面)、難民問題(獵殺者混入一幫偷渡客之中伺機獵殺)等等。

  儘管時不時透露出這些社會問題,但電影只不過是想通過時不時來個插科打軍,力求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因此,即使充滿着對社會精英階層的嘲弄,但最後的結局似乎也表明了導演的態度,不管是虛僞保守的上層精英還是破口大罵的普通百姓,最好都不要參與其中。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擊”,這種態度也很符合老美的價值觀!

  最後,在沒有理智的互咬和爭鬥中,不屬於任何一方的女主角纔是唯一的倖存者以及最大的贏家。

  一人一狗,一槍一酒!

  事後拂身去,深藏功與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