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困在家里许多人都没事儿做,于是在自家厨房里造作,在网络上兴起好一阵“狂风暴雨”,可惜我的厨艺不佳,只能对着朋友们的照片艳羡不已。同窗好友在“历练”过后,倾情介绍了一个菜——薄荷蛋汤,比番茄蛋汤更加清新爽口,若是刚好碰到自己有些口干、鼻热的症状,这个薄荷蛋汤还有缓解这些症状的作用。由此想到了很多年前中药老师在课堂上说“养花养鸟,不如养薄荷藿香”。薄荷是一味十分常见且常用的中药,有疏风散热、利咽透疹,深受历代医家的喜爱,如清代名医、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记载的很多方都加有薄荷,如治风温名方银翘散、桑菊饮等等均可见。薄荷不仅仅可以做菜,还可以作为中药,更有甚者,还可以作为方中君药,比如清代名医吴鞠通就这么用过,他创立了一个治疗燥热的名方——翘荷汤,方中不仅有薄荷,并且还以薄荷为君药。

翘荷汤原方药物组成为: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黑栀皮一钱五分,桔梗二钱,绿豆皮二钱,一共6味药。药味、剂量都少,但效用还很不错,原方本治燥热侵犯上焦机窍而有咽痛、牙龈肿胀、目赤肿痛、耳鸣之证。肺卫燥热初起本可用桑杏汤治疗,但若治疗不及时则燥热入里进气分,燥与热合其性偏阳,易袭阳位,上扰可燥干清窍,既可见[1]上焦气分燥热的发热、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数等表现,又可见清窍不利的耳鸣、目赤、咽痛等表现。于是吴鞠通选择翘荷汤来对证治疗。

翘荷汤虽然只有仅仅6味药,但用起来却很趁手,这与这个方剂的配伍有很大关系。全方以薄荷清利头目、利咽散热,为君药;连翘、栀子、绿豆衣均能清泄气分之火;甘草、桔梗清利咽喉、消龈肿。诸药配合,组成辛凉清火之轻剂,符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治疗原则。吴鞠通在方后还附有加减化裁之法,即“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当然还可参考《重订广温热论·温热验方》中加味翘荷汤进行加减用药,加牛蒡子、蝉蜕可增强辛凉透邪兼以利咽的作用,加苇茎可清热生津,加紫草可清营凉血。经过恰当的加味,可以扩大了翘荷汤的应用范围。

其实,“燥火”的产生既可外感,也可内伤,所以不宜仅局限于温病外感范畴,内伤郁火也可化燥伤津,怫郁上焦若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归属翘荷汤证。辨证关键应抓住头面孔窍燥热之症,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多种外感、内伤杂病,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既可内服,又可灌肠;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神经性耳鸣、早期干燥综合征;可用翘荷汤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还可用于鼻咽癌放疗增效及减轻口腔黏膜反应等[2]。此外,还应注意本方的煎服方法。方中均为轻清之品,药量亦少,煎药时加入的水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宜武火急煎;二是方中药味及药量均少,为一顿的分量,在实际运用中除加减用药外,还应注意服药次数,若病症较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配合外用治疗。

参考文献:

[1]马娟娟,刘亚珠.秋燥治疗浅析[J].甘肃中医,2009,22(04):39.

[2]吴筱枫.《温病条辨》翘荷汤方证探析[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01):30-32.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徐长青,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