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很多的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镇国之宝,而楚国的镇国之宝便是和氏璧。相传和氏璧是楚国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所得。卞和得此至宝,便将它送给当时的楚厉王,当时的和氏璧还是一块未剖开得石头,厉王的玉工不识宝玉,便称其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厉王觉得遭到欺骗,因此大怒,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几年后,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不甘心的卞和再次献玉,可这次同样无人识得宝物,卞和却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几十年后楚国的新国君文王即位后,他听说“献宝”失败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一直哭到泪干泣血,心想其中必有原委,于是派人去询问卞和,卞和看到来人后就说:“我哭不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是宝玉不被人识!”得知缘由后,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石头,果真是稀世珍宝,楚文王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和氏璧也因此得名。这个故事现在看来有些虚假成分,但稀世珍宝总要有一些离奇曲折的故事,才能提高其身价。总之不管和氏璧得由来有没有这样曲折,但它是确实存在得宝物不假。这个和氏璧也因为后来“身价”的不断攀升,成为了想要称王称霸的各方势力争夺的宝物,为此而丧命之人不止千万。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和氏璧颠沛流离、扑朔迷离的经历。

楚文王得到和氏璧后奉之为镇国之宝,后来在战乱中遗失不知所踪,到了战国时期,被赵惠文王得到,也同样将其视为国宝,后来和氏璧出世的消息被秦昭王得知,便派使者去赵国,称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当然明白秦王的意图,如若答应秦王,不仅这和氏璧有去无回,城池也不可能得到,但如果不答应,又怕秦国借此理由出兵攻打,就在赵王犹豫不决之时,蔺相如战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出使秦国,与其谈判交换事宜,赵王知他素来勇敢机智,便同意了,之后的事情就是我们熟悉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虽然,蔺相如从秦国带回了和氏璧,但最终和氏璧还是落到秦国手中,至于秦国后来如何得到和氏璧,历史中没有准确的答案,有记载称是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但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就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所以说破赵得和氏璧的说法,并不准确。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这之后秦始皇命李斯裁取和氏璧并镌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从此和氏璧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传国玉玺,这一改变让它成为了“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也成了之后历代皇帝象征自己是正统的证凭。多了一层这样的象征意义,它自然也就成了后世人们不计代价都要争夺的宝物。(关于传国玉玺是不是和氏璧所造,争议较大,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和氏璧的形状不可能改成玉玺,但从现在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印个头都比较小,后世的玉玺才越来越大,所以说在秦始皇所处时期用和氏璧作玉玺是可行的)

灭秦后,刘邦得到传国玉玺,后一直在西汉皇宫流传,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之时在王政君处将玉玺索要而来,索要之时王太后愤恨王莽的篡位之行,将玉玺摔在地上崩坏一角,摔坏得传国玉玺,象征得意义丝毫不变,因为它早已不是和氏璧这样得宝物而已,王莽得到后,命工匠用黄金补齐缺口。王莽登基建立新朝,由于强推改制,引起了社会大动乱,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新朝仅仅15年便亡,王莽也因兵败被杀,王莽死后玉玺落入更始帝刘玄的手中,但刘玄因胆小懦弱,又用人唯亲、赏罚失当,仅仅做了三年皇帝,便被赤眉军打败,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玉玺也就自然到了刘盆子手中。后来,赤眉军被刘秀战败,刘盆子归降,并献上玉玺,之后传国玉玺在东汉的皇宫里安稳的待了二百年。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引起天下诸侯共同讨伐,其中孙坚率先杀入国都洛阳,并得到传国玉玺。后又辗转被袁术索去,得到玉玺的袁术,看到上面镌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心中便起了称帝之意,但却也没有下定决心,后来他又听到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字公路,涂和途同音,途就是路,因此他自认为谶语指的就是他,于是坚定了信心,在淮南称帝,称帝后的袁术成了众矢之的,在各路诸侯的讨伐中很快便被消灭。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带玉玺来到许昌,还给了汉献帝,至此,传国玉玺重归汉室。

公元220年,在曹丕的逼迫下,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曹丕,传国玉玺自然也一并奉上,曹丕得到玉玺之后,命人在玉玺的肩部篆刻“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表示自己并非篡汉得位。又过几十年,因果轮回,司马炎又用同样的方式,在曹魏处得到江山和玉玺,建立了西晋王朝。

西晋是一个短暂而且及其混乱的王朝,先是贾南风乱政引来八王之乱,后又直接导致五胡乱华,就在五胡乱华期间,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玉玺也随之归了前赵。又过十九年,羯人石勒所建的后赵灭前赵,玉玺又落在石勒的手里。得到玉玺的石勒,又命人在玉玺的右侧加刻了“天命石氏”。有过了几十年,后赵的汉人大将冉闵趁后赵政局混乱之时,起兵反赵,灭赵后,冉闵得玉玺并自立为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冉闵登基之后,便下达“杀胡令”,一时间北方进入诛杀胡人的高潮,饱受胡人欺凌的汉人,一时间杀红了眼,甚至一些长得与胡人相似得汉人也被杀害。不断得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导致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土地无人耕种。之后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进攻冉魏,冉闵不敌,便向东晋求援,玉玺也由此重新回到了晋朝司马家的手中。但东晋没有能救下冉魏,很快冉魏的国都邺城被破,冉魏由此而亡,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两年。

传国玉玺到了东晋后,随着朝代的更替,一直传到了陈朝。后来隋朝一统天下,传国玉玺也就归了隋朝。隋炀帝执政后,因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又频繁的发动战争,导致成立不久,国基不稳的隋朝陷入混乱,起义军四起,之后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所杀,隋炀帝的皇后携带传国玉玺与孙子杨政道逃亡匈奴。因此唐高祖李渊称帝之时没有传国玉玺,一直到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世民命李靖等出兵讨伐突厥,在攻破定襄后,俘获杨正道及萧皇后,玉玺也重新回到中原,得到玉玺的唐太宗十分高兴,因为李世民在登基之初就遭受到世人的非议,这下得到传国玉玺,他这个天子之位,自然就更加权威,李世民心中也多了几分底气。其实李世民在得到传国玉玺之前,就曾命人刻过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由此也可见他对玉玺的重视。

唐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各地节度使武装割据,其中势力最大的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并夺得玉玺,在开封建立了后梁。之后后梁被李存勖所灭,玉玺又到了李存勖的手中,李存勖得到玉玺后建立了后唐。又过十三年,后唐大将石敬瑭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的报酬,联合契丹灭了后唐,后唐国破之时,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至此传国玉玺便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丢失之后,因其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象征性,历代的君王还是会私刻或者寻找到“传国玉玺”,但经鉴定后都是仿品而已。一直到清朝末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皇宫,仿冒的“传国玉玺”也再无踪影。

从有和氏璧开始,人们就把他当作宝物来争夺,到后来成为正统皇权象征的传国玉玺,人们又为了权力而争,这一块曾被卞和发现,又多次被当作普通石头的宝玉,看尽了中国几千年风风雨雨、争权夺势的大历史,也见证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残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