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腰站子鎮腰站子村“羊倌”張長青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在線編段子吆喝售賣羊只。 付小春 攝

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朱丹丹 付小春 鄧建偉)“張哥肉羊有多好,打開視頻快來瞧,購羊農戶田園跑,看着美羊滿臉笑……”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腰站子鎮腰站子村村民張長青不僅是個養羊大戶,還在網絡平臺扮演着“段子手”的角色,曬出自編小詩進行“雲吆喝”。

現年39歲的張長青是個地地道道的養殖戶,早在10年前,他就開始從山東、遼寧、陝西等地引進優良品種進行繁育,等出欄後再將繁育好的羊羔和種公羊進行出售,雖然肉品優良,能賣上好價錢,但依靠傳統推銷模式苦找買家的張長青愈加發現,“銷售渠道有限”。

圖爲張長青給羊添加飼草。 付小春 攝

張長青說:“我養羊近10年了,最早銷售小尾寒羊,自己種植苜蓿、玉米作爲飼料,車拉着羊去周邊鄉鎮推銷,成本很高,一年下來,錢沒掙多少,反倒有了20多萬元的欠債。”

2018年,玩轉微信、快手的張長青發現商機,他拍攝養羊短視頻,並上傳,許多有共同愛好的網友成了他的“鐵粉”,在逐步增加粉絲量的基礎上,張長青利用視頻推廣和直播方式,逐漸摸清門道,打開了銷路。

如今,“羊倌”張長青已成爲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達人,通過直播,不僅擁有2萬人的粉絲團隊,還有了固定客源。“去年,線上銷售的純種羊達到3000多隻,收入達到15萬元。”張長青說。

今年,瓜州縣實施精準脫貧到戶產業獎補項目,其中,每戶貧困戶可調引種公羊1只,補助3000元,許多貧困戶開始發展養殖業。由於張長青銷售的種公羊品種好,價格合理,很多貧困戶都從他那裏調羊。

嚐到“雲銷售”甜頭的張長青說:“羊只乘‘雲’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青海、新疆等地的消費者通過網絡向我訂購種公羊。銷售種公羊不但讓我脫貧致富,也推動了本地羊只品種改良,帶動其他村民和我一起致富。”

目前,像張長青一樣的瓜州縣人不在少數。今年1至3月,瓜州縣電商交易額實現1700多萬元,同比增長48.81%;已建成鄉村電商服務站點線上交易額實現近1400萬元,同比增長56.05%。該縣已將電商作爲精準扶貧、促農增收的新舉措,依託資源優勢,搭建網絡營銷平臺,強化政策扶持推動,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發展新引擎。(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