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恒生指數史上第三次攻下3萬點大關,隨後震盪下調,內資緊密跟進,4月以來通過港股通南下資金淨買入金額已邁過百億大關。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換算成人民幣當期匯率,港股通累計淨買入金額約合7480億元,已創下自互聯互通開通以來歷史新高。個股中,近一年來騰訊控股遭港股通減持力度最大,而萬洲國際則獲大幅加倉,阿里繫個股也獲增持。

  淨買入創新高

  對比A、H股兩地走勢,今年1月來上證綜指、恒生指數均開始反彈,但上證綜指反彈幅度更大,累計接近30%,而恒指累計漲幅約爲上證綜指的一半,直到4月份加強了上攻趨勢,並在4月9日觸及30222.02點高位。

  在這一背景下,內資湧向港股熱情持續高漲。Wind統計顯示,4月以來港股通累計淨買入近109億港元,超過3月份全月淨買入規模的一半。雖然觸及3萬點高位後恒指震盪下調,但港股通始終保持連續淨買入,已持續了10個交易日,爲近期罕見。

  進一步來看,自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港股通累計淨買入已創前高。以港幣計算,港股通在2018年3月30日以8454億港元累計淨買入創下歷史高位;如果兌換爲當期人民幣,港股通已在2019年3月29日超過前高,截至4月12日累計淨買入已到7480億元人民幣,刷新了前高紀錄,呈現V型反彈趨勢。

  對比來看,南下資金近期“追漲殺跌”特徵顯著。去年11月、12月恒生指數震盪磨底時,南下資金態度猶豫,淨買入與淨賣出交替進行,甚至在今年1月、2月份呈現反彈跡象時,港股通仍然不改淨賣出;同期,北上資金採取堅定加倉,累計淨買入金額也在今年首次邁過7000億元大關,並從2月份開始反超南下資金,最新淨買入規模小幅降至7587億元。

  A、H股聯動性提升

  結合港股通創新高以及兩地市場先後走高現象,多位分析師都表示關注兩地市場聯動性。

  博大金融控股非執行主席溫天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本輪A股先於港股走強,漲幅凌厲;美國政策一直對港股有影響,而日前恒生指數走高3萬點,應該有受到A股影響。隨着內資資金創高峯,兩地市場聯動性加大,價格調整存在一定對沖關係。但由於機制不同,預計兩地股票價差會長期存在。

  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師梁浩榮對記者表示,相信A股近期的強勢也是帶動港股向上突破的直接因素。

  梁浩榮指出,從宏觀來看,當前全球的主要央行政策轉向寬鬆,市場流動性充裕,在資金追求回報的特性下,加上內地經濟持續回穩,港股也成爲了資金的配置對象;國內市場方面,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指數重回擴張區間,反映自去年底中美打破貿易談判僵局後,市場重拾信心,經濟重拾增長動力,同時利好港股表現。加上政府密集式減稅降費政策,以及市場憧憬中美貿易談判吹暖風,增加投資者信心,利好市場氣氛。

  據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測算研究,過去十多年來,港股走勢與A股的關聯程度不斷提升。縱觀過去三輪恒生指數突破3萬點的上漲週期,恒生指數與上證指數走勢的相關係數由2007年牛市期間的0.19上升至2018年牛市期間的0.42,今年以來的相關係數更是高達0.66。另外,近年來隨着赴港上市民營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中資民營股的市值佔比大幅提升。

  相比之下,恒生指數與美股的相關性逐漸減弱。2007年牛市期間恒生指數與隔夜美股的相關係數爲0.45,相關性遠超過上證指數,而今年以來二者的相關係數已降至0.29,僅爲弱相關。

  騰訊遭減持超400億港元

  近一年來,港股通標的範圍也在擴容。Wind統計顯示最新581家港股通標的持倉信息,相比一年前爲531家,整體持倉規模比去年同期下降,最新總市值在1萬億港元以下。其中,百億規模以上持倉標的數量從去年16家降至12家。

  但整體來看,市值前20大港股通標的持倉在全部港股通持倉佔比超過一半,並且保持穩定。但港股通緊盯業績變動和熱點,個股調倉力度較大。

  進一步來看,滙豐控股繼續作爲港股通頭號重倉股,最新持倉增至995億港元,持股比例增至7.26%,而去年第二大港股通重倉股騰訊控股遭到大幅減持,近一年來持股比例從2.17%降至1.22%,持倉規模減少了超過410億港元。從業績來看,騰訊控股去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幅創下近三年最低水平,公司股價去年內累計跌幅約28%。

  另據推算,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科技等傳統優質科技股被港股通減持力度也居前,建設銀行、中國平安、中信銀行、中國太平等金融股標的也被出貨,而工商銀行、友邦保險、海通證券等獲增持;地產股中,豐盛控股、碧桂園、華潤置地等地產股也被減持。

  相比之下,近一年來,南下資金增加了對週期股配置。豬肉股普漲背景下,萬洲國際獲增持力度最大,期間持股比例從1.22%增至7.43%,對應港股通持倉規模增加至78億港元;信義光能、華能國際電力股份等也獲增持。

  另外,阿里系也獲南下資金看好,近一年來阿里健康股價漲幅翻倍,港股通持股比例增至3.61%;阿里影業也獲增持,最新持股比例已經接近10%,期間股價漲幅超過5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