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部作品之所以詬病連連相對來說來勢十分出彩,原因就在於它的題材和設定上面,改編自神話傳說的這部作品彙集了石敢當、好彩妹和晏喜這樣的主角人物,在九牧的路上渲染的神話色彩又添加了土地公、陸判、龍女、干將莫邪等各路神仙,展開了一幅神仙之間愛與恨的悽美畫卷。在劇情的鋪陳之中,《搜神傳》並沒有在刻畫神仙羣像方面多加筆墨,反而是歲個別神話角色的功能性和本身的性格特點方面下筆更多,對於其他"大神仙"類似於王母玉帝等其他神話劇裏面比較容易出現的角色沒有多加贅述,反而是一些小角色,比如說之前提到的牀頭婆婆、土地公公、陸判等和百姓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神仙講的更加多一些,而且賦予其人格特徵。

導語:你是否還記得笑口常開,好彩自然這句口頭禪?

原本作爲童年回憶的《搜神傳》,在觀衆們的心裏是白月光一樣的存在,近日卻由於懷舊熱潮的影響,觀衆們紛紛重溫起了這部劇,結果卻是長大了的孩子們紛紛開始懷疑起了童年的品味,首先強行雞湯的口頭禪就首當其衝成了被批判的對象,這部已經過了12年的劇,雖然曾經是家喻戶曉,但是現在被翻來看卻是"吐槽連連"。

從臺詞到5毛特效,真的堪稱童年陰影

爲什麼這句原本是洗腦神句同時也是全片主旨的臺詞會引發這麼多熱議呢?首先是因爲它是一句強行雞湯,每一集都要念上好多遍,而且全劇下來真的是難以統計,保守估計也有幾百遍了。

這這一部充滿時代氣息的作品,原本評分就不高,可能與臺詞的設定也是有關係的。這句臺詞作爲強行灌腦式的輸入,因爲過於頻繁,其實還是讓觀衆覺得反感的,這部作品強行凹了一個好彩妹的人設,雖然鍾嘉欣這個女演員本身的討喜和活力爲作品帶來了一些口碑的逆轉,但是這句"深入人心"的臺詞,真的很虐。

但是怎麼看這部劇其實都是在弘揚正能量的,立意也是呼籲大家"笑口常開",要以樂觀的心態迎接風雨後的彩虹,劇中的女主角好彩妹在遭遇了重重打擊和挫折之後,還是這樣樂觀的狀態,對於我們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啓迪但又有一些因爲難以做到而遙不可及。

除了虐人的臺詞之外,這部劇裏面還有值得吐槽的一點就是五毛錢特效,真的奇怪到可以成爲童年陰影,讓人想起來就心有餘悸。

有人說,死亡眼影和睫毛讓人出戏,但還是覺得很好看,那一定是沒看到這部劇的特效精髓:

賴松變成人頭蟲身的毛毛蟲的這一幕,真的想讓人笑噴了!

不過,看完《搜神傳》和《封神榜》之後,你就會知道TVB的特效一直很“穩定”。

這部作品之所以詬病連連相對來說來勢十分出彩,原因就在於它的題材和設定上面,改編自神話傳說的這部作品彙集了石敢當、好彩妹和晏喜這樣的主角人物,在九牧的路上渲染的神話色彩又添加了土地公、陸判、龍女、干將莫邪等各路神仙,展開了一幅神仙之間愛與恨的悽美畫卷。

神話元素多元,人性化的神話角色給觀衆親近感

電視劇的故事中,原始劇情是好彩妹進了煙雲洞府,被好友出賣後來命懸一線,繼母爲了救她暴露了自己是仙草的身份沒被天尊發現帶走,好彩妹爲救母踏上了神話世界。

第一個出場的角色是牀頭婆婆,牀頭婆婆素有孩童牀頭神的稱號,在這裏攜手土地公和日遊神救了好彩妹。

後來好彩妹踏上救母之路的時候,一路出現神話角色們也都形象飽滿有愛有恨,比如開始的《柳毅傳書》也是神話故事中的經典,龍女的故事之後出現的水鬼城隍等神仙的刻畫也都非常近似人類。

在劇情的鋪陳之中,《搜神傳》並沒有在刻畫神仙羣像方面多加筆墨,反而是歲個別神話角色的功能性和本身的性格特點方面下筆更多,對於其他"大神仙"類似於王母玉帝等其他神話劇裏面比較容易出現的角色沒有多加贅述,反而是一些小角色,比如說之前提到的牀頭婆婆、土地公公、陸判等和百姓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神仙講的更加多一些,而且賦予其人格特徵。

什麼陸判的牙齒蛀牙了,東海龍王愛撒嬌了之類的,其他神話劇真的不敢想。

《搜神傳》的豐富還在於神仙的愛與恨,悽美的愛情故事很加分

三位主角對於這條感情線的參與,更像是旁觀者,但是又因爲給天尊加了一條感情線顯得一切都是十分合理在精怪角色上賦予愛恨情仇,大boss背後的渣男玉衡子,這部童年神劇的愛與恨也值得一說

玉衡子與無極天尊

天尊作爲本劇的反派,自然也要因爲嚴密邏輯爲她的"惡意"冠上由頭。本來和天尊都是蛇精的玉衡子,因爲劈腿兔子精傷害了天尊,所以在天尊的眼裏海誓山盟也不過是一灘泡沫。

然後不相信真情的天尊自然而然就要做盡壞事了,但是反派也有逆轉,最後玉衡子捨命救下了蛇膽破了的天尊,解鈴還須繫鈴人,兩條蛇也歸隱了山林並且成了雙頭蛇。

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是這部劇裏面濃墨重彩的一對角色,同樣也是大家最最印象深刻的一對。天尊因爲嫉妒干將莫邪的愛,所以離間兩個人的愛,還讓他們一次次錯過。

400年後的相遇錯過了,再次相遇換了不一樣的頭銜,但是真愛畢竟是真愛,沒有什麼可以抵擋。不過這對的感情還是悽美爲主的,畢竟兩個人最後被赤練、青峯兩把名劍的穿刺投入火爐裏,是死後才能永遠在一起。

柳毅與龍女

這一對是飽受詬病的一對,因爲《柳毅傳書》裏面的故事講述的是柳毅赴京,幫助洞庭龍女三娘傳信於龍王,救了龍女的故事。

在這裏還加入了"第三者",是主人公石敢當的妹妹石敢言,因柳毅和石敢言原本有一段感情,但是石敢言陽壽已盡,所以其實一直陪伴在柳毅身邊的是龍女,這樣借屍還魂的故事,你能接受嗎?

結語:

這部作品因爲時代的限制確實有值得詬病的地方,但是總的來看還是十分出彩的,特別是劇情的安排自圓其說,對於當下的影視劇特別是神話題材的,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楷模。

編劇和製作團隊在故事線上的安排,這一方面小格是打高分的。

能夠品嚐老劇的獨特之處,而不是僅僅着眼於詬病臺詞雞湯,是我們重溫這部劇應該有的品質,你認爲如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