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犯了不少战术性的错误,且敌军过于强大,最终上海失守,然而国军死守三月,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之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之全盘计划,使他们未能3个月灭亡中国,在战略上是成功的。9月初期,中国军队在金山卫,宝山等地顽强阻击日军,而日军则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如此顽强,其伤亡之大远超预估,9月9日,日本宣布全国转向战时体制,下令进行第六次动员,9月15日,中国防线从江边移开,撤出日本海军火力圈,围绕上海北站固定轴心,战线长40英里,中国军队继续顽强抵抗日军。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此时中国的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已经沦陷,华北被日军渗透成了沙子,日军一旦从北往南进攻,中国将很难进行防御,与是国府便希望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转为引导改变为
由东向西,
引诱日军沿江而上,这样以利于长期作战,同时蒋介石希望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便在当时国际各路势力鱼龙混杂的上海主动发起了战役。
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已经完全清醒:
再对日本妥协意味着亡国灭种
,开始全面动员抗战,8月13日上午9时,日军先以坦克车一辆,掩护4、5人试探进击闸北(一二八事变后,日军在上海有驻军),国军即予以还击,一时双方枪声大作。
8月14日,国军第八十八路军发动总攻,突击日本海军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本部,同日,国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日军则紧急增兵上海,中国抗日战争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此时驻沪日军人数不多,但战力强悍,加之有坚固的工事和海军掩护,中国军队的“初期歼灭上海日军”的计划没有成功。
淞沪会战的激烈程度可以说是自一战以来世界上就没有过的,中国军队陆海空三军紧急出动,中央军和各地方军阀派别的军队均上了前线!此时中国军队空前团结,但他们面前是更强大的敌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虎狼之师一般的日军。
8月13日以后两个星期里,战斗集中在上海心脏地区3英里长战线上,中国军队和日本海军陆战队血战,日军有着海军舰炮掩护,而中国军队则靠着血肉冲击!日本海军航空兵轰炸中国东南各大都市,被中国防空部队痛击,击落达46架之多。
上海都市区打成血肉磨坊,8月25日,日本任命松井石根到上海充任统帅,同时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口岸,日本不断增兵,国军逐渐不支,9月1日,吴淞失陷,日军在杨树浦登陆进犯,之后狮子林、宝山相继失守。
9月初期,中国军队在金山卫,宝山等地顽强阻击日军,而日军则根本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的抵抗如此顽强,其伤亡之大远超预估,9月9日,日本宣布全国转向战时体制,下令进行第六次动员,9月15日,中国防线从江边移开,撤出日本海军火力圈,围绕上海北站固定轴心,战线长40英里,中国军队继续顽强抵抗日军。
此时全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舞厅、戏院、饭店都变成医院收容伤员,妇女自愿当护士,童子军白天深入战场抢运伤兵,商会、工会募捐大批款项购买补给品和慰劳品,上海抗敌后援会向国军供应一切所需,国军倍感振奋,继续和侵略者血战。
中国军队节节防御,寸土必争,虽然因实力差距抵挡不了日军,但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可国军终归大势已去。
11月初,日军重兵登陆杭州湾北岸,中国军队后路受威胁,国军于11月11日全线撤退,重作布置
11月12日夜,上海市区全部陷落,淞沪会战结束,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此战中国军队伤亡总数近30万人(后撤途中占很大一部分)!日军宣布死伤四万,但这明显是有水分,后来统计日军伤亡竟然达到近10万人,其中阵亡人数竟达2万人,可谓是伤亡惨重。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犯了不少战术性的错误,且敌军过于强大,最终上海失守,然而国军死守三月,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之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之全盘计划,使他们未能3个月灭亡中国,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同时,在国际影响力很高的上海血战,中国军队又打得如此顽强,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战局的广泛关注,这一点上,中国胜利了,只不过代价很惨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