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見,這一句中的每一個字和詞語,都飽含着詩仙的別有用心:詩仙將整個山峯比喻成“香爐”,將山峯上空的青雲比喻成“紫煙”,將日照比喻成“生煙的動力”,再結合誇張的藝術手法,彷彿“將我們自身於萬米高空之中,纔看到如此景象”,開頭便給我們營造出如此氣宇軒昂的闊然氛圍。這首詩集誇張、比喻和想象三種詩詞藝術手法於一身,凝聚“香爐”“紫煙”“前川”“銀河”“九天”等精美詞語創作而成。

作爲文學創作領域中最爲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誇張”不僅適用於小說散文類的文學體裁,而且在古今詩詞創作領域中也有着極爲巧妙的藝術呈現。

詩仙李白的詩詞之所以能給人以大氣磅礴、咄咄逼人的氣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詩仙對各種詩詞表現手法的靈用活現。而其中“誇張”修辭手法,在李白筆下更加顯得純青如火和登峯極造。

譬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又如“水深千尺,不及汪倫之情”;詩仙筆下的詩詞,總能將難以形容的事物和難以表達的情感表達得極其生動和更富具感染力,這往往都歸功於“誇張”手法的藝術功能。

《望廬山瀑布》一詩,是詩仙李白五十六歲之時,暫隱於九江廬山之時所作。這首詩集誇張、比喻和想象三種詩詞藝術手法於一身凝聚“香爐”“紫煙”“前川”“銀河”“九天”等精美詞語創作而成。這首詩宛如一顆漂亮的翡翠寶石,憑藉着獨特的詩詞韻味和藝術表現,巋然不動地鑲嵌在小學二年級或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被每一位莘莘學子朗讀和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中的藝術表現效果,毫無疑問,“誇張”成了渲染的主題。

當時詩仙李白遊覽於廬山,望着形似“香爐”的山峯以及黃岩瀑布,於是詩情大發,隨即便磨筆吟詩。

(廬山香爐峯)

開頭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便採用了比喻和誇張兩種修辭手法:當李白看到了形似“香爐”的山峯之時,便將山峯比喻成“香爐”,如此便在腦海中給我們畫出了香爐峯的大致形態;同時將小小的“香爐”說成是巨大的山峯,無疑這裏面也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現實中的香爐規模絕對沒有像山峯那麼大)。另外,香爐普遍都在於寺廟之中,主要用於香客燃香祈福之用,因而香爐在燃香之時會生起屢屢青煙。在這一句中,詩仙不僅將山峯比喻成“香爐”,把“香爐”誇張成山峯,而且還把山峯上盤旋着的青雲描述成“紫煙”,如此也給我們畫出了一幅天氣晴朗空氣清新的畫面。再者,“香爐”需要燃香才能生煙,也就是說,香爐需要有溫度才能生煙,而如此巨大的“香爐”(指山峯),又如何生得了“紫煙”呢?“生煙”的動力何在?詩仙在此把生煙的動力歸功於“日照”,“日照”而“生煙”,於是成了“日照香爐生紫煙”。可見,這一句中的每一個字和詞語,都飽含着詩仙的別有用心:詩仙將整個山峯比喻成“香爐”,將山峯上空的青雲比喻成“紫煙”,將日照比喻成“生煙的動力”,再結合誇張的藝術手法,彷彿“將我們自身於萬米高空之中,纔看到如此景象”,開頭便給我們營造出如此氣宇軒昂的闊然氛圍!

詩中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之中,“掛”字一詞也運用得極佳。我們試想,這個“掛”字是否可以替換成“垂”字或者“豎”字呢?“垂”和“豎”是一種客觀事物的形容體現,用來描寫景物可以更加具有客觀性和直觀性。然而,詩詞的藝術表現則剛好相反。詩詞的藝術更多的在於“不按常理出牌”,倘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這樣未免有失生動。因而詩仙採用了一個“掛”字,彷彿瀑布是鬼斧神工般的,由人“掛”上去的一般,或者是由上天精心“掛”上去的一般。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知道的能“掛”東西,要麼是鉤子,要麼是衣架,都是一些輕而小的東西,而瀑布那麼大,也能用“掛”麼?這未免顯得太誇張了吧?故而,這個“掛”應用在詩句當中,頗帶有着擬人和誇張的藝術手法,從而更能給我們呈現出瀑布“巧奪天工”的神態,以及通過“以小襯大”的方式更加突出了瀑布的壯觀和絢麗。

詩中後面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更是詩中的“神來之筆”,憑藉這兩句便奠定了此首詩在詩壇中的崇高地位。

這兩句詩中,詩仙將“誇張”的藝術手法運用到極致。正如高我們所知,物體從高處到達地處,是一種自由落體運動,用語習慣上都會稱之爲“落下或者墜下”,而詩中所用“飛流”,首先表明了瀑布落下的速度之快和氣勢磅礴,在用詞上同樣讓人耳目一新。而“三千尺”便是詩中“誇張”的“高潮”。

詩仙所指的香爐峯瀑布,實際寬度爲5米,垂直落差爲150米。但是遊客在賞瀑之時,並無法衡量瀑布的準確高度,而只會被眼前如此壯觀的瀑布感到驚奇。故而詩仙在詩中採用誇張手法,將150米的瀑布“誇張”成1000米的感覺,如詩中所言:飛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便把瀑布給人形成的壯觀景象渲染得更加濃烈而氣勢如虹。

如此絢麗壯觀的景象,不得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別有匠心和鬼斧神工。當我們陶醉在這前三句當中之時,詩仙覺得“誇張”得仍然不夠,應該給我們“再加點火候”:於是再來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眼前“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通過進一步的“誇張”比喻成從“九天”落下的“銀河”;於是呼,“瀑布”成了“銀河”,“三千尺”也進一步昇華成“九重天”。無論是從現實感覺出發,還是基於想象之中,都將瀑布的壯觀氣勢推瀾到“絕無僅有”甚至是“達到宇宙範圍”的高度!

詩仙採用這進一步的“誇張”手法,將整詩的藝術效果表現得“酣暢淋漓”,同時給我們營造了一種前所未有、歎爲觀止的瀑布景象,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而大飽眼福!

通過對誇張手法的運用,詩中的意境讓我們“高潮迭起”,而且還將我們推向了“高潮”之中的“高潮”,仿若將我們從“三千尺”送到了“九重天”。這便是整詩的藝術表現,同時也是“誇張”、“比喻”和“想象”三者連用的藝術表現效果!更是“誇張”修辭手法所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經典表現。


結束語

嚴格來講,這首詩應該歸於“自由詩”,因爲這首詩不僅沒有嚴格的平仄(雖然我也不懂平仄),而且詩中一二四句也並無押韻。然而儘管如此,這些因素絲毫不會影響此詩的創作水平!此詩中的意境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堪稱是詩中的經典!各位詩詞愛好之人,可以借鑑此詩中的意境描述以及修辭手法運用等技巧,結合自身的創作靈感進行寫詩,久而久之,詩詞創作水平定能穩步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