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自人类发现以来,南极洲就像荒地一样,长年被冰雪覆盖,但最新研究显示,南极的确曾经有过一块雨林,相关数据将有助于气候变迁研究的发展。

在大约9千万年前,还处在白垩纪中期时,南极陆地上曾经有过森林。据研究人员探勘,在南极冰层下发现了保存相当好的花粉、孢子甚至植物根系,且种类高达65种,也发现了首例开花植物存在的证据。

虽然此前就有猜测,南极有过热带雨林,此前也已出土了不少恐龙化石,显示出生物活动,但这可能是最直接的证明。

该研究在2017年就展开,在派恩岛以及邻近的思韦茨冰川挖掘土壤沉积物,且从 CT 扫描中发现了相当丰富的植物样本,这也可能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沼泽雨林痕迹,且显示出当时南极的气候比预期的还要温暖许多。

虽然科学家早已知晓恐龙时代比现在热很多,当时的热带地区,海面温度可能高达华氏95度,约摄氏35度,且海平面也比现在高近558英尺。然而南极陆地的状况一直都还不是很清楚。

如今终于有了比较确切的答案。调查结果显示,古代南极西部的海岸并没有被冰雪覆盖,白天的平均温度约为华氏53度,约摄氏12度,而夏季最热更可高达摄氏20~25度。

尽管这听起来感觉不热,但对现在的南极来讲仍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温度,目前该地区温度为零下40多度。

虽然有地壳变动,但当时南极位置与今日并未相差太远,反而是与现在的大洋洲有所相连。英国诺桑比亚大学的古生态学家 Ulrich Salzmann 指出,这些大量的植物样本表明,当时的南极洲海岸覆盖着的森林与新西兰类似,且尽管在南极有长达4个月的永夜,但植物仍能顽强的在此活下去。

研究人员以基于所挖掘出来的土壤样本中所包含的生物和地球化学数据,开始模拟南极的古代气候。

根据分析,当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比学界预期的还要高,可能达1,120~1,680 ppm,才有办法在南极维持高温,此研究结果在今年4月初已发表在《自然》期刊上。而科学家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则是,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令南极降温到现在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