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部门审批的,由名人来写作的文章,都具有影响力,都有代表意义,让学生通过学文章来学习文人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技能,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按理说,能够被选进语文课本的文章和诗词,要么优美动人,要么意境悠远,要么对时代具有着警醒意味。

可是语文课本里面有这样子的一首诗,火了千年,可是家长们却建议把这首诗从语文课本中删除。这首诗就是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本来这首诗是诗人叶绍翁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内心喜悦的心情。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兴致勃勃的去游园,可是主人家却不在,扣了好久的门都没人开。

虽然没能进入园中,但是那满园的美丽景色却藏不住,那一枝红杏从墙里探出了头。本来这首诗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就出在那句“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也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

但如今一提到这个词,多半会想到女子婚内出轨。现在的孩子都很早熟,而且这首诗被选进的是小学五年级的课本,那个时候,孩子们大多都是十一二岁,本来就是一个好奇叛逆的年纪,他们害怕孩子们过早的接受这些东西,引发他们更加叛逆的想法。

其实,这也不怪叶绍翁,他本意的确只是描写那游园的精髓,而且这种对“红杏出墙”的描述也不是来自于他。这早用类似于“红杏出墙”这种话来表述的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

这个话本讲的是裴少俊和李家千金不顾世俗礼教的恋爱故事,其中用“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来描述女子的美貌。但是,这种爱情故事在当时并不是那么的受人理解,因此当时就有用“红杏出墙”来描述这种不符礼数的爱情。

元代以后,由于当时的人们爱听曲看戏,各种话本子就逐渐增多,而“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这时候表明的感情色彩就极其强烈了。

所以说,这对于单纯就是出门玩,玩的开心写首诗的叶绍翁来说,简直就是无故之冤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们只能保护他们一时,不能保护他们一世。孩子们要想真正的成为一个大人,只能靠他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家长们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作用。

并且,叶绍翁的这首诗如果没有他自己独特的韵味,那么它也不会一直流传至今,这首诗中虽然有比较让人容易误会的诗句,但是只要家长们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们也一定会用正确的思维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