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茬订苗在即 这些“坑”绕开走

﹏﹏﹏﹏﹏﹏﹏﹏﹏﹏﹏﹏﹏﹏﹏﹏﹏﹏﹏﹏﹏﹏

近日记者在下乡采访时了解到,越夏茬口的订苗季即将来临,不少有种植计划的农户已经提前考察品种,提报订苗计划。但仍有不少农户持观望态度,习惯定植前临时抱佛脚。综合近年来的维权数据,种苗问题投诉占农资类产品总投诉的50%以上。有些问题发生后,即使维权成功,厂家、经销商赔偿与菜农种菜正常收入往往会有很大差距。其实,菜农在种植过程中很多隐患是可以提前注意,甚至避免的,近期记者对种苗类维权线索进行梳理。

1

选择大苗厂订苗莫贪小便宜

随着工厂化育苗的普及,仅寿光一地,大大小小的育苗厂就有数百家,竞争激烈。为了争夺菜农订单,有的苗厂在订苗高峰使用“价格战术”,苗厂间相互压价,不少菜农爱贪小便宜,哪家便宜哪家下订单。据北方蔬菜报呼叫中心数据库统计,便宜苗风险大,由此引起的各类问题是最常见到的,占问题总量的六成以上。

同一批苗子 果实大小不一

“当前一个市场运作成熟的蔬菜品种,中间育苗各个环节的价格比较固定和透明,尤其是国外大公司的优良蔬菜种子,虽然价格高,但多年来已然形成稳定的价格体系。”一位从事育苗工作多年的苗厂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种植户种植优秀品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价格偏高,菜农不舍得投入,两种因素催生了一批价格更低、来源无保证的“拷贝”种子,不法商贩甚至对这些没有正规渠道的种子改头换面,或起一个与主流品种相似或相近的名称,大打“擦边球”,不少菜农贪图一时便宜,定植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苗子表现与当初的品种介绍不相符,掉入低价陷阱。

2

订计划外苗质量难保证

工厂化育苗多是订单培育。正规苗厂会根据收上来的订单,有计划播种。但不少菜农或是未拿定主意下茬种什么品种,或是习惯了现定植现买苗,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计划外苗子,不少业务员抓住菜农急于定植的心理,不管菜农需要的哪个品种,只要是同品类蔬菜,就硬塞给菜农,无形中增大了苗子的问题风险。

记者采访时就遇到很多类似案例,菜农临时买苗,业务员七拼八凑送来苗子,本来种下的大黄瓜,进入结果期后,大、小黄瓜都有。不同的蔬菜品种,不同的果形、颜色,给蔬菜管理、销售都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蔬菜效益。

在此提醒菜农,一定要考察好育苗厂情况,提前签订购苗合同,方便育苗厂及时安排生产,收苗时要认真检查苗子质量,确保所购苗子的品种和数量都符合自己的要求。

3

买苗看苗厂更要看业务员

当前工厂化育苗的运行模式,苗厂业务员的流动性非常大,今年在这个苗厂跑业务,明年跑到别的苗厂,甚至一名业务员为多家苗厂跑业务的情况很常见。2018年,本报以《“游击队”的苗你咋还敢买?》为题,报道了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苏女士大棚圆椒悉数上病毒,结出的果实畸形,既没有产量也没品质的案例,而当记者联系到了该品种育苗厂时,苗厂负责人表示,该苗厂根本没有这个业务员。

有些种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育苗厂或指定的合作苗厂,但到订苗高峰,由于育苗能力有限,他们会把种苗下放到一些育苗厂或者种子代理商那里,一些不法种子商、业务员趁机钻空子,他们打着代理的旗号欺骗菜农。因此菜农如果是在业务员那选择品种,一定要深入了解业务员,是否和育苗厂存在合法的合作关系,并且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尽可能选择到大公司订购种苗。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北方蔬菜报官微(BFSC2014)

本期编辑:隋志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