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9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员工韩明华来到泰州市文旅集团,向该集团所属的江苏盐税博物馆捐赠了5张约60厘米长、40厘米宽的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相关公司的盐场垦地执照。韩明华捐赠的这5张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各个公司开垦盐场垦地的执照,是见证滩场荡地转型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

4月29日,扬子江药业集团员工韩明华来到泰州市文旅集团,向该集团所属的江苏盐税博物馆捐赠了5张约60厘米长、40厘米宽的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相关公司的盐场垦地执照。专家认为,这几件藏品填补了馆藏空白。


泰州市文旅集团向韩明华颁发了捐赠证书。

这5张藏品分别是民国十年政府财政部颁给大丰公司泰属草堰场、具孺堂通属余中场、大豫公司通属掘港场,以及民国十七年政府财政部颁给东兴公司泰属东何场、大丰公司泰属草堰场的滩场荡地亩数的执照。


据泰州市税务局原副调研员、盐税史专家王申筛介绍,草堰、掘港、余中都是明清著名的盐场,根据缴纳盐税的多少,给各户划拨滩场。盐民在滩场上种植茅草,收获后用以作为煮盐的燃料,而草木灰则铺洒在滩场上吸附海盐。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民国初年,随着海岸线的演变,以及自然、气候、地质等因素,充足的雨量使得滩场荡地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淮盐产地淮南盐场日益没落。此时,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纺织业,苏北盐垦地区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垦殖运动,原来的滩场荡地逐渐成为著名的棉产地。韩明华捐赠的这5张民国政府财政部颁发给各个公司开垦盐场垦地的执照,是见证滩场荡地转型变迁的珍贵历史资料。


捐赠者韩明华说,他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经常在各地跑,十分爱好收藏纸质品,在外地看到喜欢的纸质品就买下来。他捐赠的这几张有关盐税的纸质凭证是多年前他在上海收藏品市场购买的。听说家乡成立了江苏盐税博物馆,他觉得,作为泰州人,应当为丰富盐税博物馆的馆藏作贡献,就捐了出来,与市民分享。他称,回去后,将把自己的藏品整理,有关泰州盐税方面的凭证,今后还会捐给江苏盐税博物馆。


王申筛表示,这几张盐税方面的执照,尺幅较大,流传近百年,品相较好,实属不易。江苏盐税博物馆两淮盐场纸质藏品偏少,尤其是民国初期的盐税凭证尚缺,这几件藏品填补了馆藏的空白。(贾东海沈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