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爲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乾脆利落、綿裏藏針、不怒自威的老兵氣質和風采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些在戰爭年代被他直接指揮領導過的將軍們特別有體會。

1946年中秋節,當時鄧小平擔任第二野戰軍的政委,部隊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中秋節這天接到命令去總部開會。各個縱隊的司令員都很高興,想着可以好好喫一頓月餅。趕到司令部,當他們興奮地伸出手同首長握手時,鄧小平卻擺擺手,拒絕和他們握手,還嚴肅地說:“今天開的是不握手的會。” 原來,把這些戰將召來,是要整頓部隊紀律。打了勝仗後,部隊出現了驕傲自滿的情緒,羣衆紀律露出了鬆懈的苗頭,鄧小平決心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平易近人的鄧小平拒絕和這些司令員握手

會議從上午一直開到下午,野戰軍的首長都講完了,那些司令員們誰也不吭聲,心中還覺得委屈,打了大勝仗,不表揚,還要批評,心裏不大自在。看到這些戰將們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鄧小平就不宣佈散會。

後來這些司令員們終於明白了,如果不做自我批評,這個會今天就散不了。於是他們相繼發言,對部隊存在的問題作了檢討,表示了改進的決心。聽完了他們的發言,鄧小平立即宣佈:會議就開到這裏,現在散會。

平易近人的鄧小平拒絕和這些司令員握手

隨後各部隊立即進行了嚴格的檢查和整頓。於是,歷史就留下了這樣一幕精彩的記錄——戰士在屋外露宿,旁邊的房門上寫着“老鄉不在家,進門就犯法”幾個字。這張照片,至今保存在軍事博物館裏。正是由於這種嚴格的紀律要求,使的部隊軍紀嚴明,戰鬥到哪裏就紮根到哪裏,在哪裏都能贏得老百姓的愛戴,這也是不斷打勝仗的一個關鍵的因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