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張彬 額爾登曲龍)5月初,人跡罕至的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大道爾吉溼地水草豐茂,由南向北遷徙的黑頸鶴、大天鵝、斑頭雁等候鳥相繼選擇在此築巢、產卵、孵化後代。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工作人員色擁軍說,該保護區現有十多種類型的候鳥,上千只斑頭雁,每年遷徙的黑頸鶴也有上百隻,眼下正處於繁殖產卵期,六月開始孵化,七月份進入河岸。


圖爲5月初,候鳥在鹽池灣保護區溼地中嬉戲。 額爾登曲龍 攝

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張彬 額爾登曲龍)5月初,人跡罕至的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大道爾吉溼地水草豐茂,由南向北遷徙的黑頸鶴、大天鵝、斑頭雁等候鳥相繼選擇在此築巢、產卵、孵化後代。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圖爲5月初,鹽池灣溼地。 額爾登曲龍 攝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工作人員色擁軍說,該保護區現有十多種類型的候鳥,上千只斑頭雁,每年遷徙的黑頸鶴也有上百隻,眼下正處於繁殖產卵期,六月開始孵化,七月份進入河岸。

色擁軍通過連續監測發現,這幾年候鳥的種類、數量有增加,覓食範圍也逐漸擴大到溼地以外。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池灣管理站站長烏力吉說,近年來,在保護區內通過整頓礦產開發、禁牧休牧、強化監管,使草原資源和溼地資源得到了有效修復保護。

鹽池灣,蒙古語稱爲夏日郭勒金,意爲“太陽的光芒”,是中國西部候鳥南北遷徙歇息的必經通道,也是敦煌、玉門、瓜州、肅北、阿克塞五縣(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維繫着河西地區60萬人口生存與發展。


圖爲5月初,保護區內遷徙的候鳥。 額爾登曲龍 攝

1982年,鹽池灣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到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對鹽池灣生態系統的保護經歷了三次調整,保護範圍不斷擴大,保護規格不斷提高。

截至2019年,肅北縣整頓關閉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45宗,落實草原禁牧面積0.93萬畝、草畜平衡面積971萬畝,減畜0.383萬個羊單位。建立了保護區管理局、鄉鎮、村社區三級共管體系,以及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站、保護點、保護片四級資源管護網絡。

不斷增加的一道道“關口”,有效保護了鹽池灣保護區各類資源的安全。如今,鹽池灣境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得到明顯恢復,136.41萬公頃的保護區內,棲息着以雪豹、白脣鹿、藏野驢、野犛牛爲主的十餘種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25種國家二級保護珍稀動物和野生高等植物41科150屬271種。(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