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細菌,是通過冷藏食物攜帶引起的,所以很多人都把耶爾森菌引起的感染,形象的稱之爲“冰箱腸炎”。而結果證明是李斯特菌感染,是由冰箱內食物引起的。

買了東西,怕壞,

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放冰箱啊~”

但把食物存放在冰箱真的100%安全麼?

要知道冰箱≠保險箱

由於很多人的錯誤使用

把冰箱變成了疾病的“幫兇”

2018年7月,朝陽醫院急診收入院一位患者,突然出現看不清、頭疼、高燒不退等症狀,患者在短時間內處於昏迷狀態,情況十分危急。

檢查發現:這位患者是由於喫了帶有一種“常見細菌”的不潔食物引起的,它透過腸壁入侵血液直至大腦,誘發了腦炎!而結果證明是李斯特菌感染,是由冰箱內食物引起的。

“滅菌”的冰箱爲何也生菌?

在冰箱發明之後,我們發現冰箱低溫儲藏能減緩食物腐爛的速度,默認爲冰箱=保險箱

也就是說,容易腐爛的食物,只要放進冰箱,就能很長時間保持新鮮。

一直以來,冰箱的宣傳廣告語也是這樣植入觀念的,比如“保持第一天的新鮮”。

其實“冰箱=保險箱”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冰箱裏面也會有細菌。

冰箱的低溫環境,其實是抑制了嗜溫菌的繁殖,但是還有嗜冷菌可以繁殖。

耶爾森菌、李斯特菌等這些嗜冷菌,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中可以不斷繁殖,同樣引起冷藏食物的腐敗。

一旦喫了含有大量嗜冷菌的食物,就可能會致病,嚴重情況下能致命。

這些常見冰箱細菌會致命

全球衛生理事協會做過一項《家庭衛生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家庭衛生污染排名中,冰箱以僅次於浴室密封膠的“優秀”成績,成爲了家裏第二髒的地方。

其中,96%的家庭冰箱無法通過細菌檢測,64%的家庭冰箱已經有黴菌繁殖。

日本NNN電視臺也出現過同類報道,根據日本一家日用品企業進行的一項細菌採樣調查顯示,有一個地方的細菌種類比廁所還多,那就是冰箱裏的冷藏室。

被細菌“侵略”的冰箱裏,到底生存着哪些常見冰箱細菌?這些細菌真的會致命嗎?

1.冰箱裏的常見致病菌

冰箱中的致病菌,大部分情況是由於已經污染的食物傳播的。冰箱內能夠繁殖的細菌很多,但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這4種: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耶爾森菌和李斯特菌。

沙門氏菌:來自於肉蛋食品

低溫環境只能抑制沙門氏菌的生長,如果將食物拿到常溫下,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繁衍出大量細菌。

肉蛋食品未經完全加熱滅菌食用,就可能會感染這種細菌。這種細菌潛伏期一般爲0.5-3天左右,主要表現爲發熱、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免疫力強的人羣會在發熱72小時內好轉,而免疫力低下人羣,如嬰兒、老年人等,可能會導致菌血症或腦炎。

志賀氏菌:來自於蔬菜水果

志賀氏菌病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細菌性痢疾,它是夏秋季節非常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很多人是由於喫了被污染的涼拌菜和冷盤導致感染的。

感染這種細菌經過1-3天潛伏後,會突然發病,有發熱、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

耶爾森菌:來自於生豬肉

冰箱溫度越低,耶爾森菌繁殖就越快,它在冰箱冷藏室活的特別滋潤。

因爲這種細菌大多來自生豬肉,一般是由於沒有密封儲存的豬肉放在冷餐櫃裏,污染了其他可以生喫的食物,進而引發人羣感染。

耶爾森菌在進入人體後能潛伏3-7天,一般會引起急性腸胃炎、小腸結腸炎等腸道炎症。

由於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細菌,是通過冷藏食物攜帶引起的,所以很多人都把耶爾森菌引起的感染,形象的稱之爲“冰箱腸炎”。

李斯特菌:來自於開封的牛奶

鮮奶營養豐富,很多家庭都會購買。但是因爲很難將大瓶鮮奶一次性食用,一般人都會蓋上蓋子放進冰箱儲存,等到再次食用時,直接從冰箱內拿出食用。這種常見的行爲,很容易導致李斯特菌感染。

李斯特菌最愛在沒喝完的牛奶裏面大量繁殖,食用感染後主要在血液裏發作,一經感染可引起腦膜炎、敗血症、心內膜炎等疾病,還可能引發孕婦流產,病死率可高達30%!

2.這種致病菌能致命!

杭州臨安區有一位26歲的準媽媽,已經孕28周了,相當於懷孕7個月了,卻產下了死胎。

而這一切,源於她前幾天喝了一口已開封放置在冰箱多天的牛奶。

喝完後就突然出現了高熱、寒戰、肌肉痠痛、腹瀉等症狀,測體溫是39.3攝氏度,胎心高達200次/分鐘。醫生讓她立即住院治療,結果28周娩出已經是死胎。

等到之後病理結果出來,胎盤中分離出“李斯特菌”,診斷爲李斯特菌感染。

無獨有偶,國外也有不少李斯特菌感染的案例。

2020年3月,美國爆發李斯特菌感染,危及美國17州。據統計,該感染事件造成36人感染,其中有6人是孕婦,還造成了4人死亡。

李斯特菌不僅能在冰箱冷藏溫度下生長繁殖,還能在零下20度的冷凍室存活1年,這是絕大多數微生物做不到的。

而且感染李斯特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和“感冒”很相似,最長能在人體內潛伏兩個多月後才發作,一般人根本察覺不到是罪魁禍首竟然是它。

這也證明,李斯特菌比大多數常見的細菌更爲致命,被稱之爲“冰箱殺手”也不爲過。

這些使用誤區危害健康

現如今,冰箱已經成爲人們家庭生活的必備品,但很多人對冰箱保存食物的常識卻存在一些誤區。只有改變這些誤區,才能避免細菌危害我們的健康。

1. 食物拿出即食用

很多人貪圖口感,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總喜歡從冰箱拿出熟食、水果就直接食用。不僅是細菌感染,而且低溫食物刺激,也會使腸道功能紊亂。

建議:飯菜、熟食等從冰箱取出後需充分加熱後才能喫。

2. 食物均可放入冰箱

害怕食物腐壞,就將所有食物都放入冰箱冷藏室內冷藏,以爲這樣是最安全的。這樣不僅增加了食物間交叉感染的機會,還影響了食物的營養結構。

建議:並非所有食物貯存溫度都是越低越好,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貯存適宜溫度,而香蕉、芒果、荔枝、番茄、黃瓜、麪包等不宜放入冰箱保存。

3. 蔬菜不加包裝

購買蔬菜時,都是用塑料袋裝着的,甚至有些塑料袋都包不住蔬菜,還露出一大截。這樣直接放入,會讓不同品種蔬菜上的微生物交叉感染。

建議:給每一種蔬菜包兩層軟紙,再分別放入獨立的塑料袋,扎口要松。

4. 拆封的食物不封口

未喝完的牛奶、未喫完的調味醬等,如果不封口、不蓋蓋子直接放入冰箱,存在較大的交叉污染風險,加速食物氧化和變質。

建議:牛奶在購買時,最好購買一次性食用量。如實在食用不完,建議不要再次儲存。橙汁等飲料開封后蓋嚴再冷藏,一般不能超過48小時。

這樣消滅冰箱細菌!

冰箱是細菌繁殖的“重災區”,想要避免冰箱細菌危害健康,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01 經常清潔冰箱

每月至少給冰箱清理一次。先把冰箱所有食物拿出來後,關閉製冷機,擦洗晾乾後通風半個小時,致病菌基本上就很難在冰箱裏面存活了。

02 食物放對位置

1.冰箱裏囤積食物的種類越雜、時間越長,你冰箱裏的“殺手”就越多。冰箱內食物最好不要超過7成滿,以利於冷空氣流通,確保溫度達標。

2.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熟的放在上面,生的放在下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