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上各种桥梁自成风格各领风骚,而最为壮观的还是跨海的大桥,当年,海湾大桥的建成蔚为壮观,创造了许多国内的第一。而后又有𬒈石大桥跨越海湾,但都只是内海湾上的桥。听说2015年元旦,南澳大桥即将试通车,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

由此,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汕头的桥——

汪峰有一首歌叫《大桥上》

我知道这人生总有希望

幸福总会在不远的地方

上苍请让我再勇敢一些

当我满怀恐惧就在这放任自流的大桥上

许多年过去了生活总算是变了样

无忧无虑的日子和成功的人一样

突然有一天我回想这走来的一路

不由自主的我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我相信这生命总有辉煌

梦想总会在不远的地方

朋友请陪着我走过坎坷

当我眼泪流淌就在这沉默不羁的大桥上

大桥可以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想像……大桥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也明确了总调——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在韩江之上,古为沟通韩江两岸的重要桥梁。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潮州1989年才从汕头分离出去独立成为地级市,所以,历史上,广济桥也属汕头的桥梁。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熙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几任太守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这里有一段关于广济桥的传说。

潮州广济桥的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宋代建成第一个桥墩到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格局,前后共延续了300多年。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上建造这样的大桥,其难度是超乎人们想象的,故潮州民间便流传许多“仙佛造桥”的传说。

据说,韩愈刺潮后,时常登东山门(即今笔架山)游玩。但深感过江之苦,便请他的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造东面一段桥,请八仙来帮忙。韩湘子亲自去凤凰山取石,把石头都变成黑猪,一路赶来,但最后一群猪刚赶到凤南时,给一个孕妇识破,怪叫起来:石头怎会走路!一句话泄破了天机,石头再也赶不动了,因此韩湘子负责的那东面最后几墩没有修起来。

广济和尚造西南一段桥,也请来十八罗汉帮忙。他亲自去桑浦山开取石头,把石头点化成群乌羊,一路赶来。但当最后一群乌羊赶到半路时,碰到当地一个恶霸地主,存心想夺取这些羊,便说:“你这和尚哪来的羊呀!分明是我家的。”

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便说:“既然是你家的羊,便赶到你田里去吧!"地主把羊一齐赶到他自己的田里去,却变成一座座乌石山,把地主的良田压掉了。相传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因此,最后一批黑猪,乌羊没有及时赶来,中间一段桥便没法修拢。怎么办?天又快亮了。八仙中何仙姑只好将手中的莲花瓣抛向江心化成十八条梭船;广济和尚一见,立即抛下禅杖,化成一根大藤,把十八只大船拴住,成为浮桥。这样,人们为纪念仙佛合力造桥的功绩,便把此桥既称为“湘子桥”,又叫“广济桥”。

和平桥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新和村。横跨练江,史称“虹桥跨练”,为潮阳八景之一。全桥长90米、宽3米,相传此桥为大峰和尚所造,未有命名,自文天祥题“和平里”后,碑石竖于桥头,后人也就称此桥为“和平桥”。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和平古桥为宋代高僧大峰禅师倡建。大峰禅师原名林灵噩,浙江温州人,宋绍圣二年中进士,曾任绍兴知县。林灵噩学识渊博,精通医学、建筑,因不满朝政腐败,弃官为僧,在潮阳蚝坪乡(今和平镇)灵泉寺当住持僧,自号大峰和尚。

大峰和尚为当地民众施医赠药、并倡建蚝坪桥,这位高僧和学者亲手绘就大桥设计图纸,并远赴福建聘来建桥名匠。宋建炎元年(1127年),蚝坪桥建成,练江两岸变通途。

大峰祖师建此桥据说也有一段历史:宋宣和二年(1120年)大峰自闽至潮,到蚝坪后有感于这里风光秀美,于是,结庐于桥尾山后灵崆 (后人称其结庐处为“灵泉寺”)。

一日大峰来到练江畔,见到江流湍急,民众南来北往,十分不便,遂发宏愿造桥以解民苦。他不断化缘,请求捐资,后又到福建购运木石材料,亲自勘测水文地质,亲临工地督导施工,至建炎元年(1127年)10月,桥成十六孔,剩下南北二孔未就,宋宣和二年(1120年)僧人大峰筑建16孔后圆寂,乡人蔡贡元续建南北枕岸2孔。

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和平镇人民政府主持再次重修。

据史料记载,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率兵抗元,于是年10月来到潮,屯兵蚝坪桥村,文丞相晨昏常到蚝坪桥漫步,其女儿在桥上练武,遗失一把宝扇,乡民拾后送还,还踊跃劳军,文丞相深为感动,把蚝坪乡改名为“和平里”,蚝坪桥便从此更名为和平桥。

据说,文天祥亲笔题写村名于碑上,立于村口。原碑无存,村头现今竖有两方“和平里”和“和平桥”石碑,均为后人仿文天祥手迹所书,笔锋厚重奇伟。

中山公园的九曲桥建于1936年。有四面通风亭三座,大的主亭居中,两边又各有一小亭,然后以桥联成一体。九个直角曲成的桥体点缀在湖上,形成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亭子用黄琉璃瓦盖顶,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如诗如画。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桥是曲折的,人们漫步桥上,能不断变换方向,得到“步换景移”的效果。凭栏可览湖山秀色,波光倒影,群鱼戏逐,情趣盎然。因此,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成为园中八景之一,被誉为“九曲烟波”。

中山公园的九曲桥是多少代汕头人儿时最喜欢的去处呢?

还有乌桥岛的四桥:即乌桥(曾改名红桥)、光华桥、廻澜桥(曾改名文胜桥)和解放桥(也称火车桥)也先后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解放大桥原为潮汕铁路公司临时搭架的梭船活动浮桥,1935年改建为钢木结构桥。主桥长78.93米,宽14.2米。因系潮汕铁路公司所建,故以该公司主事人张榕轩、张耀轩兄弟之名命名为榕耀桥。

1966年动工改建,1967年建成通车,改名为解放大桥。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桥,主桥长102米,宽13米,南北两端各有引桥。设计载荷能力为汽车10吨,拖载60吨。

杏花桥是建国后汕头市区建设的第一座重要交通桥梁。桥踞梅江下游杏花村,故名。杏花桥南北走向,南端金砂西路和大华路;北端接杏花路、潮汕路和护堤路。主桥长105米,桥面宽11米,钢筋混凝土T型结构,设计荷重能力为汽车10吨,拖载60吨。工程于1965年8月动工,1966年建成通车。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为造应汕头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1986年,将改、扩建杏花桥列入市人大重要提案。而后,市政府作出决定,拨款527万元扩建改桥。工程由市公路局承担设计、施工。

扩建工程仍于原桥的两面加宽,并在保证原桥正常运作下进行,于当年年底建成通车。扩建后的杏花桥,主桥长146.66米,桥面宽32米,设计荷重能力为汽车20吨,拖载100吨。

汕头海湾大桥,被称为汕头第一座跨海大桥,它的建成使汕头南北区实现贯通,结束了南北区通过渡船连接交通的历史。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汕头海湾大桥位于汕头港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处,为跨海公路桥;桥面跨越𬒈石海,全长2500米。分北引桥、正桥、南引桥及两岸引线路堤,双向6车道,桥主孔通航净跨度452m,通航净高46m,可以通过5万吨级船舶。主跨为三跨双铰预应力混凝土加劲箱梁悬索桥,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大桥投资3亿元,于1991年12月17日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之际奠基,1992年3月28日正式开工,199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整座桥由3部分组成:南面是跨黄沙湾南航道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加大桥劲梁悬索桥;北面是跨北航道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式桥;中部为横跨妈屿岛上的预应力高架旱桥。

这座大桥是深汕两地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配套设施,是连结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的陆地交通纽带。

汕头𬒈石大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西部,南起国道324广汕公路,跨越汕头海港,北与国道206线联接,是继汕头市市区东部建成的海湾大桥后动工兴建的第二座特大型跨海大桥,总概算人民币12.5亿,大桥正桥全长2865米,全桥包括互通立交,引桥匝道、引道总延长米为5976米。

全桥六车道,两侧加设人行观光道,桥面总宽30.5米。主塔塔身高148米,主桥主跨518米,通航净高38米,可通航2万吨级船舶。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大桥主桥钢绞线斜拉索和钢箱梁与PC梁混合梁的结构,为我国首例,技术先进,气势磅礴,大桥于1998年12月建成。𬒈石大桥的建成将与海湾大桥形成跨海交通环线,对推动和改善汕头市投资环境和发展经济起到重大的作用。

金凤路桥工程起点于黄河路与天山路的交叉口,终点与𬒈石大桥北引桥相接,是沟通深汕、汕汾、汕梅高速公路及国道206线、省道232、233线的主干线公路,同时也是汕头市东西走向的快速路和连接𬒈石大桥、潮汕机场的重要市政道路。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金凤桥也是第三座跨越梅江的交通桥梁,有力地缓解了原来杏花桥和金湖桥沟通城市东西走向的车流压力。全程约1200米。

工程全长9.227公里,其中金凤路段长5.35公里,设双向8车道;西港路段长3.88公里,快车道为双向6车道,慢车道为双向4车道,道路中央分隔带宽5米,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全线采用一级公路结合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金凤路桥工程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工程于2002年11月开始建设,由于穿越老市区和城乡结合部,拆迁面积大,前期拆迁工作受到很大阻力,加上建设资金紧缺等问题,工程于2007年春节前拉通了潮汕路至𬒈石大桥4.8公里的主车道。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2009年初争取到中国光大银行贷款2.42亿元,解决了影响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历时近10年投资12亿元的金凤路桥2012年2月10日正式通车。作为汕头市一条外环公路,它的建成将有效引导过境车辆快速通过汕头市区,大大缓解汕头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对于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南澳来说,这其实是“第二条”开建的南澳跨海大桥早在1995年开工建设、在12年前停工的原南澳跨海大桥只完成了项目钻探、设计等前期工作,13个桥墩、台基桩建成后因各种原因停工。原南澳跨海大桥停工的原因之一据说是资金问题。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新南澳跨海大桥工程于2009年1月20日在南澳县长山尾开工,设计建设周期为36个月,却历经了5年才建设,据说,只是据说将于2015年元旦试通车。

项目起于澄海莱芜围,与省道S336线(莱美路)相接、跨海,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公里,其中桥梁全长9341米,连接线全长1739米。全线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米,桥梁净宽11米。

关于潮汕地区十座桥的十段潮汕往事,你知道吗?

南澳大桥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居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南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尤其是港湾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出来,并由此带动南澳进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同时,建设南澳大桥,将与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片区的建设形成呼应,使汕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提高海岛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效地拓展汕头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深水港口建设,有利于发挥汕头对台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加快对台航运、贸易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