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是於2012年上映的一部涉及“代孕”題材的都市情感電影,由王海平編劇、俞鍾執導,秦嵐、方中信、汪裴三人爲影片主演。

  影片的特別之處在於,通過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利用溫暖的主題、柔和的基調以及演員潤物細無聲的表演爲大衆奉獻了一份美味的“心靈雞湯”,讓快節奏生活的人緩下來思考,體會人生。

  三個人物的矛盾糾纏

  一個科學家、一個優秀記者、一個女大學生三個人,兩個家庭一貧一富,本該沒有交集卻因爲一個孩子聯繫到了一起。一個需要孩子,一個需要錢,本來生完孩子就該各奔東西的,但由於種種原因還是牽扯到了一起,沒有及時離開,所以也就造就了他們三個人的痛苦。簽訂合約時的果斷理智其實也是一種欠缺考慮的行爲,正是因爲對自己行爲的不負責任,才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循環,人物的衝突性與矛盾性。

  每個演員的努力:個人風格突出

  戲外的汪裴:用演技征服觀衆

  作爲一個80後女孩,汪裴在電影中把一個女人想當母親的心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以及事後對這個孩子,丈夫,李妍的複雜感情感情的細膩把握,從這裏就能看出來她對角色的用心和演技的高超。

  同時也正是憑其精湛的演技和她在影片中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爲電影增色不少。她在片中用一些神情、心理上的微妙變化深刻表現出方韻這個人物的知性與矛盾。種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促使了方韻這個人物的成功,同時她的演技也征服了觀衆,贏得了大衆的認可。

  2.戲外的秦嵐:付出巨大的努力

  《母語》也是繼《又見一簾幽夢》和《廬山戀2010》後,方中信、秦嵐這對銀幕情侶三度攜手。所以這部影片對一些觀衆來說也是賦予了很大的期待。

  在影片花絮中,我們能看到秦嵐在這部影片中的付出,不僅是全程素顏沒有化妝,甚至還通過增肥自毀形象。因爲她演的是一個母親,爲了能夠更貼合人物,她花了很多時間去模仿孕婦的行爲舉止。讓自己的形象看上去更符合一個孕婦。

  對於秦嵐在這部影片中的表現,導演俞鍾很感慨,說:“李妍,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爲了生計,不得不做這種事情,而且在貧富的對比下那種自卑的心情,造就了這個人物的複雜性,他很擔心秦嵐能否完美的把它表現出來。值得人稱讚的是秦嵐用了一種生活化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形象,讓他覺得很驚豔。對於秦嵐的表現,我相信這一定會爲我們的影片增添不少色彩。”

  這部影片的演員可以說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管是汪裴也好,還是秦嵐也好,每個人的角色都有內容,要想詮釋好角色也不是容易的。正是因爲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容易,再加上他們的出色演繹,這部影片纔會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讓更多人從中體會到了這件事背後的愛與責任。

  從時代背景中反映出的真實性

  分析一部影片的內在,不能只看內容,一定要結合影片背後的故事設定發生背景以及當代社會的背景,通過對這兩個方面的深度結合分析,才能深刻感受影片背後的含義及想表達的感情以及意義。

  電影《母語》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母語》是王海平編劇創作的一個作品。王海平因爲在汶川地震中見識到中國女性對“汶川孤兒”的母愛,再加上當時有一些對當代現象的瞭解認識,所以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創作了《母語》。這個作品的完成,王海平付出的努力也很多,到處採訪收集資料,爲該片人物找到原型,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

  結語

  《母語》深刻而含蓄的將人類生命遺傳的延續、情感的延續、感情維繫和傳宗接代之間複雜情感通過開放式結局表達出來,不光如此,它的成功之處更在於那種人物之間欲說還休、欲言又止的狀態。

  從出現這個話題時,就一直是大衆關注的熱點,對於那些沒有辦法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的人來說,他們都會想到這個辦法。但是,這種做法是害人害己的。

  作爲一個父親母親,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如果你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就不要輕易讓孩子出世,只有在愛的期待下擁有的孩子纔是最好的,不是嗎。

相關文章